作者简介

美国文学评论界的领军人物,被称为当代极为优秀、敏锐的诗歌评论家之一。她于1933年出生于马萨诸塞州,1960年获得哈佛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康奈尔大学、波士顿大学等大学任职。1984年开始在哈佛大学英语系任教,兼任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院士。1990年,被任命为哈佛大学亚瑟•金斯利•波特讲座教授。文德勒专注于诗人和诗歌作品的细读,被誉为具有“铁血战士般的战斗力”,是一位“力量型的诗歌读者”。她多年来笔耕不辍,推出多部关于英美诗人的专著,因为卓越的贡献,获得了美国最高人文成就的国家人文基金等无数荣誉和奖项。

内容简介

风格是什么?在美国著名诗歌评论家海伦•文德勒看来,风格是诗歌表达的载体,诗人风格的变化是对自身创作的暴力性突破。在《打破风格》中,文德勒通过对三名著名诗人——霍普金斯、希尼、格雷厄姆作品的解读,探讨诗人创作中的“打破风格”。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霍普金斯,她从霍普金斯发明的“跳韵”入手,揭示了诗人作品中感知寓意、审美寓意和道德寓意的内涵;对爱尔兰的诺贝尔奖诗人希尼,文德勒从微观层面分析了希尼的诗句在词性构成上的变化,并探讨了这种转变的道德和政治含义;对美国的普利策奖诗人格雷厄姆,文德勒则从宏观层面分析其诗歌句式的变化,并将这种变化与诗人生活的变化联系起来。不同于对风格问题的泛泛而谈,文德勒认为,诗歌的风格必须表现为一种具体的、可以谈论的“物质体”,它通过语音、格律、诗节、语法、意象等要素表现出来。文德勒对诗歌技巧的精湛阐述,为研究诗歌创作中道德、情感和思维因素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告诉我们诗人如何“打破风格”,获得艺术和表达的新生。


美国文学评论界的领军人物,被称为当代极为优秀、敏锐的诗歌评论家之一。她于1933年出生于马萨诸塞州,1960年获得哈佛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康奈尔大学、波士顿大学等大学任职。1984年开始在哈佛大学英语系任教,兼任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院士。1990年,被任命为哈佛大学亚瑟•金斯利•波特讲座教授。文德勒专注于诗人和诗歌作品的细读,被誉为具有“铁血战士般的战斗力”,是一位“力量型的诗歌读者”。她多年来笔耕不辍,推出多部关于英美诗人的专著,因为卓越的贡献,获得了美国最高人文成就的国家人文基金等无数荣誉和奖项。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xitchcock
    一百多页的小书,但不容易读。译者声明是硬译派,尽量直译,不改变语序词序,译诗则尽量尊重原诗的形式,贴近原诗行的长短。文德勒谈了三位诗人,希尼的诗译者均采用黄灿然译本;霍普金斯和乔丽·格雷厄姆以前中译极少,好几首为首次译出。译后记很有帮助。原来文德勒本科念化学,博士才读英美文学,难怪谈诗时用那么多科学术语。燕卜荪最早也是念数学的。似乎有科学训练的诗评家尤其注重语言和形式?04-25
  • 在自我的城市
    惊讶于文德勒手术刀似的解剖。最打动人的部分正来自于诗与评论同时具有的精准。期待后面的书推出。04-09
  • 劈头士》睁木
    已购。这样的诗歌评论太厉害,简直是显微镜和解剖刀,有说服力~圈粉文德勒~期待她评狄金森的那本出来~打破风格可以出现在最大规模上,比如霍普金斯发明了一种新节奏,以区分其晚期诗作和早期诗作;或者也可以出现在单独一首诗内,比如希尼。希尼在面对格劳巴勒男子时的困惑召唤形容词风格,而他在“荒凉海港的寂静”中回忆起预兆的恍惚时刻又要求一种名词风格。尽管如霍氏般大规模的风格打破几乎不会被读者和评论家所忽略,但如希尼式的每首诗之间小的风格打破却经常不获注意,对诗歌主题的语法形式的核心剖析也得不到评述。如果对一首诗的批评剥夺了其物质实体(由节奏、语法、分行或类似特点组成),则诗将只作为一堆想法存在,而失去其物质的——因此也就是审美的——显著特点。05-31
  • 琴酒
    是那种最渴望读到的诗歌评论。写霍普金斯的这节真好啊,同时携带着霍普金斯本人痛苦诗艺的力量和文德斯的洞察力。从他在《德意志号的沉没》里发明的格律,到“肉体枯萎,皮囊废弃/成了剩余的蛆虫的餐馔;世界的野火,烧光一切,只剩灰烬:/在闪光的一瞬里,号角的破裂声里,/我立刻变成了基督,因为他曾是我的模样,而这个杰克,玩笑,可怜的瓦片,碎片,碎屑,不朽的钻石,/是不朽的钻石。”文德斯将此形容为,“中介在水晶般救赎的至高无上、预言的、审美的同义反复中。”既知文学之力量,又知文学之形式。12-05
  • smile
    有一事迄今仍不为人理解,即在诗歌写作中,风格从最大意义而言最好应被理解为一种物质体。当诗人摒弃一种旧风格,他就似乎是在对自我实施一桩暴行。在艺术里,所有变化都是为了谋求更好。诗人常因洞察力或智慧为人称道。作为人和诗人,他们确实可以表现出这些素质。诗人发明的是时代的风格,这风格回应和记录了时代的情感,诗人通过个人表达的天赋做到这一点。我观察的对象是那处于青年和成熟之间的霍普金斯打破、改造格律的表现力,是希尼一首诗接一首诗地打破、改造语法的表现力,是格雷厄姆一卷诗接一卷诗地打破、改造分行的表现力。他们把风格以及打破风格运用得醍醐灌顶。读了这些诗再回到人世间,人世间将再不同以往。因为这些诗,我们自己内在的运动风格也被打破、再造。正如叶芝提醒我们的那样,在打破风格的同时,我们再造的是我们自己。10-22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