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黄色月亮
    “同时寻找真实而仁慈的话”11-06
  • 西尔维亚
    理解疾痛,医学人类学11-02
  • C区48号
    论文用,有疗愈效果。04-13
  • 焦重氢
    以真实的医学案例为例证,挖掘慢性疼痛的症状学背后,所蕴藏的文化隐喻、社会意义、心理成因等。阅读过程让我回忆起许多医疗经验。很多慢性疼痛(或者说多种躯体化症状),往往是个体在这个残酷世间适应不良,身体代替心灵发出的无声控诉。医生之所以偏向于只考虑患者疼痛症状的生物学意义,除了我们所受到的医学教育模式外,恐怕也有潜意识里察觉到要想改变患者的心理-社会模式只会挫败而归。需要极高的同理心、表达能力、自省能力,这比治疗生物学的症状难多了……11-09
  • 一坨樱桃崽崽
    重读了一遍 这个版本的翻译要比谈病说痛那本顺畅很多 凯博文提出的将疾痛和疾病区分开来的观点 某种程度上对我来讲 比亲爹还亲 哎05-30
  • 早睡早起
    确实,循证医学把疾痛加以拆解、操作化并进行因果检验,虽然有利于疾病的生物学治疗,但是却使得疾痛的经验被边缘化。因为病人是人,不是理性人,所以对他们来说,“叙事”比“循证”更有意义、更有力量。所以才有心理医生产生,感觉作者其实是说医生都应该同时是心理医生……但这太难了,尤其是在中国这么医疗资源紧张的地方11-03
  • 絕對自由少女
    2022.3.1 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在医学领域的适应。看的第二本凯博文,很好读。03-01
  • 一头栽进月光里
    没有任何东西像严重的疾痛那样,能使人专注于自己的感受,认清生活的真实境况。02-26
  • 今日肚饿
    如果真的实行的话,真的是大工程。医疗这件事对于医生的要求真的太高,什么样的回报给他们才是合适的呢04-11
  • 売擷老猫
    居然没有任何信息。。。03-20
  • 土拨鼠jerry
    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于病人以及人类疾苦的深深的悲悯之情,医疗的本质是诠释和建构意义,这一点超出了大多数人对医疗的理解,我深以为然08-25
  • 湛泊
    四星,疼痛纪实。疾痛意味着不断失去——失去健康与快乐,失去充沛的精力与必要的时间,失去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失去生活的热情,失去前进的动力……我们往往会因为漫长的疾痛而焦虑、悲观,丧失生活的信心与继续的勇气;甚而我们会不断地内疚与自责,担心自己畸形般的存在会给他人徒增负担,抑或成了家人不愿面对的包袱。于是我们恶.性.循.环地耽.溺.于心.理.障.碍与精神焦虑,饱尝孤独,却不愿或不敢向人倾诉与交流……而疾痛的终点,要么是涅槃痊愈,要么是投入永夜的怀抱——死亡,时时刻刻都在觊觎着每一个身陷绝境囹圄的疾痛患者。作者的叙述稍显啰嗦,但并不妨碍每一个受访个体背后关乎疾痛的故事的独特与鲜活——能给人许多感同身受般的灵感。更重要的是,作者以其几十年来的行医经验,给不幸者予以有效的方法指导……总之,瑕不掩瑜。06-29
  • 任小羊
    “慢性疼痛”给了Kleinman的“解模”操作和套路的空间。许多个case的故事汇编和医学人文的呼吁。第四章的犹太读书人鲁道夫·克里屎蒂娃的人生失败故事读着让人笑哭,简直是我自己的一个镜像。09-07
  • 胡多芬diudiu
    感觉大概是说要针对每个患者的生活和精神入手来治疗疾病。强调精神科的辅助作用。可能每个医生都知道这样效果更好,但没有时间和精力吧。08-25
  • 生活与少女
    很好看,人类学视角谈疾痛故事。作者对癌症、心脏病等“现代病”的看法可谓一针见血:政府试图淡化此类病症的社会秩序问题意义,仅是要把它们限制在医疗技术问题范围内,是典型的价值观念操纵,规避对时代疾病的开放性讨论。私以为西方社会的泛医疗化和中国社会的过度养生其实有一些共性(除开上层建筑),都缺乏对生老病死精神视角的应对,可以说是公众教育的一种失败。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