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尼古拉斯・博伊尔(Nicholas Boyle),剑桥大学麦格达伦学院德语教授,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美国乔治城大学荣誉博士。1996至2001年任剑桥大学德语系主任。已出版屡获殊荣的《歌德传:诗人与时代》前两卷(预计共三卷)。2000年获歌德学院颁发的歌德奖章。

内容简介

各个时期的德国文学传统与暴力及悲剧的联系。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不存在者
    不是太满意 (这套通识丛书德国中国俄国文学套路都完全不同啊)按照政治体制经济来描述文学的发展和方向 但感觉只是指引 没有实际的带着了解德国文学 尤其是读过的作品 不能在描述中膨出火花来 托马斯曼写的不错04-18
  • JS
    同样是通识,比同系列《浪漫主义》要好很多。大概也是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这种分析读者阶层而产生的期望的视野的方式很棒,每个阶段德语作家所面临的问题概括的也很准确。04-19
  • 波尔卡
    扫盲。按德国文学狭义定义,即从神圣罗马帝国及19世纪后半叶至至今(最后谈论的作家是泽巴尔德),将文学置于政治历史经济的背景来讨论,带有不少作者的主观色彩。大致脉络:新教使17世纪的圣职者工具化,新教牧师就逐渐形成国家官僚阶级(18th奥地利天主教与普鲁士新教势力的冲突)。此时宫廷文化是文学中心,直至19世纪中期以后沦为学院主义的产物。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定义“教化”“受教育的市民”,将官僚阶级的文学奉为经典(德国强调自身“文化”在欧洲“文明”的纯洁性,对经典的标榜与继承就是其编织文学神话的表现),即便两者在俾斯麦统治的新德国里存在着经济利益冲突。而在20th全球化冲击下,德国的身份在很大程度上又是由未彻底衰落的官僚阶级来保障,直到纳粹专制的肃清。1945“零点”后,不断追寻战后民族历史身份。05-08
  • HW
    Nicholas Boyle是这个时代最好的歌德(以及歌德时代,他的专著:歌德与他的时代)的专家之一。本书的特点/优点在于鲜明的英伦视角,还有隐含的天主教立场。这两点似乎是悖论,但是在NBoyle身上发生了。原文是大家小书,精要流畅。中文本里歌德的那张插画用了他的Totenmaske(遗容模塑),被标注成58岁时做的,给人很大的惊吓。(只有死者才做面模,而歌德活到了83岁)。08-28
  • 碎纸机
    文学史的展开方式展开方式很有趣,在政治经济的变化中穿插个体的文本。但实际写作中实在失衡,只有社会史和思想史,没有文学史。07-12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