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著者
彼得·阿克罗伊德(Peter Ackroyd),当代英国文坛成就斐然的传记作家、小说家、历史学者、诗人、评论家。1949年生于伦敦,1971年发表首部作品,至今已出版著作六十余部。其主要兴趣在于英国历史和文化,尤其着迷于伦敦艺术大家,创作出了《莎士比亚传》《狄更斯传》《艾略特传》《卓别林传》等诸多脍炙人口的传记作品,其中《艾略特传》获得了1984年惠特布雷德奖和海涅曼奖。阿克罗伊德写作风格多样,大部分作品都围绕伦敦这座城市展开,擅长将过去与现在、现实与虚构融为一体,并拥有深厚的资料挖掘功力。他的代表作还有《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奥斯卡· 王尔德别传》(获毛姆奖)、《霍克斯默》(获《卫报》小说奖和惠特布雷德奖)、《伦敦传》(获南岸文学奖)、《泰晤士:大河大城》,均畅销全球,广受赞誉。
从1984年起,阿克罗伊德一直是英国皇家文学学会成员,于2003年因其文学贡献获大英帝国司令勋章,现为《泰晤士报》首席书评家。
译者
孙微纳,哥伦比亚大学电影与传媒研究系硕士,大学时研究的首部影片即《西北偏北》,自此与希区柯克结下不解之缘。CineCina纽约华语电影节创始人,兴趣方向包括电影策展、博物馆研究、VR影像运用等。
校订者
孙长江,北京电影学院艺术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影像文化史。

内容简介

似乎每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希区柯克的故事,其中大部分都很残忍,他的真实面貌却始终是个谜。
在《希区柯克传》中,希区柯克大部分时候都是一个不快乐的人。日常的恐惧令他迷恋秩序。他把生活安排得如同军事行动;衣橱里的衣服剪裁必须一模一样,成对匹配;每天下午茶都会摔碎一个茶杯,以此提醒自己生命是多么脆弱;必须事先精确设计每一个镜头,不给任何人留下横加干涉的机会。电影不仅是他的事业,也是他唯一的避难所。
当然,人来人往的片场本身也足够令人生畏,因此,他始终要求现场要保持安静、整洁、高度可控,仿佛这样方能无坚不摧。最终,他将恐惧和颤抖从波澜不惊的生活中带到了银幕上,以反抗社会留给他的伤痕。

作者:
彼得·阿克罗伊德(Peter Ackroyd),当代英国文坛成就斐然的传记作家、小说家、历史学者、诗人、评论家。1949年生于伦敦,1971年发表首部作品,至今已出版著作六十余部。其主要兴趣在于英国历史和文化,尤其着迷于伦敦艺术大家,创作出了《莎士比亚传》《狄更斯传》《艾略特传》《卓别林传》等诸多脍炙人口的传记作品,其中《艾略特传》获得了1984年惠特布雷德奖和海涅曼奖。阿克罗伊德写作风格多样,大部分作品都围绕伦敦这座城市展开,擅长将过去与现在、现实与虚构融为一体,并拥有深厚的资料挖掘功力。他的代表作还有《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奥斯卡·王尔德别传》(获毛姆奖)、《霍克斯默》(获《卫报》小说奖和惠特布雷德奖)、《伦敦传》(获南岸文学奖)、《泰晤士:大河大城》,均畅销全球,广受赞誉。
从1984年起,阿克罗伊德一直是英国皇家文学学会成员,于2003年因其文学贡献获大英帝国司令勋章,现为《泰晤士报》首席书评家。
译者:
孙微纳,哥伦比亚大学电影与传媒研究系硕士,大学时研究的首部影片即《西北偏北》,自此与希区柯克结下不解之缘。CineCina纽约华语电影节创始人,兴趣方向包括电影策展、博物馆研究、VR影像运用等。
校订者:
孙长江,北京电影学院艺术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影像文化史。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欢乐分裂
    3.5;编年史形式的体裁在传记类中较难出彩,易滑向流水账,本书虽集结了不少为影迷熟知的轶事/花絮/八卦,但胜在对每部作品都作出相当精到的评论,是回溯系列相当完整的一次爬梳,正好再补遗几部遗珠,可读性很强。自伦敦东区的混乱切入,童年期的恐惧与想象、紧张与神经质便终生相随,对犯罪、火车/轮船、爱伦坡的迷恋延续到银幕——“在噩梦中活得熠熠生辉”;在作品中孜孜具象自身人格,对阴影、窗格、暗影、走廊、楼梯、镜子、坠落、勒死、窥视的迷恋——“所有角色都被困在他的人造世界里”。对控制与取悦观众的双重性,对艺术/商业标准的两分,对演员和团队的漠视与控制型养成偏好,无不彰显出他强势表象之下的潜在焦虑。02-08
  • 宝木笑
    抛开希区柯克艺术大师的身份,他也许和李翰祥那一代导演非常像:他们的才华并非靠选秀而来,而是在片场艰难生存之后的慢慢释放,也许某部片子让他们一夜成名,但“出道即巅峰”这种好事儿从来和他们无关。那是颠沛流离的人生低开,那是尝尽世态炎凉的艰难生存,哪儿有什么专业的名牌学校让他们深造?片场无数的零工碎活儿,逐渐成就了有心人过硬的艺术行动力。与其说希区柯克是“电影界的弗洛伊德”,倒不如说那些名垂电影青史的惊悚片,不过是一个从小没有安全感、长大后又尝尽人情冷暖的胖子的内心折射。他有着极端强势怪异的性格棱角,还总喜欢在自己电影的某个角落里露一脸,但在内心深处,他还是那个孤僻焦虑的5岁小男孩——电影从来不是他的乌托邦,而是他一生追寻的藏身地。12-31
  • 扭腰客
    搁现在,希胖应该是“政治正确”浪潮中第一批被批倒斗臭的“劣迹艺术人士”,让艺术的归艺术,让道德的归道德11-22
  • 后浪
    英国国宝级传记作家深刻书写,一位伦敦郊区贩夫走卒出身的传奇导演处处设防、被恐惧孤独环绕的一生,以治史的严谨、小说的笔法、克制的共情勘测“焦虑艺术家”希区柯克的创意水源和情感地层。11-23
  • Figaro小姐
    头一次读完传记,却对传记对象越发好奇。希区柯克精细地掌握拍摄的过程,如同控制他的演员和摄制组,“要像对待牲口一样对待演员”,除了「希区柯克」这位真正的“作者”以外,其余的俊男靓女们也不过是他某种人格或情绪的容器。传记在时间轴上以一部部电影为标记回顾希胖的一生,实在很难不忆起那些惊心动魄的情节和画面,夺魂索里的箱子,怪尸案里的田园风光还有火车怪客里的打火机,而传记里关于导演的那些未曾读过的故事更像是给我观影的记忆加上一段注脚,更像是一个“希区柯克观影伴侣”的角色。BTW分析自己导的电影的作业拿了C,这件事也太希区柯克了。03-18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