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译者:张黎源,海军史研究者,中国海军史研究会会员,有译作《我在中国海军三十年(1889—1920)——戴乐尓回忆录》(与吉辰合译),以及多篇海军史相关论文刊发。

内容简介

马吉芬(Philo Norton McGiffin)(1860~1897)美国人,毕业于安纳波利斯海军学校。中法战争期间来华,先后在天津水师学堂,威海水师任职。甲午海战期间,作为“镇远”号大副与中国海军一道,参加了惨烈的“大东沟海战”同当时中国海军官兵一道,奋力抗击日本侵略军。身受重伤,随着北洋舰队全军覆灭,他回到美国,终日奔走于美国当时各大舆论交流所在,到处演讲,叙说中国舰队的英勇作战。为“中国舰队”在西方遭受的不公正的舆论待遇所愤慨。1897年2月11日,也是丁汝昌,杨用霖,在刘公岛自杀的2周年纪念日,在美国医院愤恨自杀。书即是辑录了马吉芬回到美国之后写下的回忆录。对于研究甲午战争有着重要的的史料价值


译者:张黎源,海军史研究者,中国海军史研究会会员,有译作《我在中国海军三十年(1889—1920)——戴乐尓回忆录》(与吉辰合译),以及多篇海军史相关论文刊发。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FainT
    马吉芬的回忆和传记里对北洋的林、杨、邓等军官多有不满之词,对下层水兵热忱赞同,对自己的勋绩颇有夸大;但他毕竟为中国在大东沟血战,也可以说是为中国而死的外国友人。又,本书的译者非常精心,勘订了英文传记中的各类错漏夸大之处,值得四星07-07
  • Taubau
    亲戚写的传记,作为参考观察一些感性认识吧,好多重要的历史细节不对,好在译者标注出来了。12-16
  • MDifferent
    从洋人的角度看当时的中国,有些地方挺意外的,比如没有周末。05-20
  • 治部大辅
    书中的内容确实看不出马吉芬因愤恨自杀,更像是因为不堪病痛折磨,无法接受命运不被自己掌握。坚持参与大东沟海战固然英勇可嘉,但是他自始至终都在渴求回归美国海军,他“对中国的忠诚”其实更多意义上是对海军事业的忠诚、一种军官世家子弟的个人道德标准。12-29
  • 倦眼书生
    之前特价囤的一直没空读,趁假期简单翻完了,感觉这个系列除了官兵回忆录那本,就数《龙的航程》和这本可读性稍强些。亮点在第八章和附录三,都是马作为亲历者的一手回忆,自我美化总是难免,但很多看法角度仍让人惊喜,比如附录里对邓和爱犬最后时刻的另一种版本叙述。总之这是本关于“一个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马在生前为自己撰写的墓志铭是“大东沟海战,中国战列舰镇远号指挥官...”,去世后他父亲又加上了一行文字“谨立此碑以纪念,一位虽然深爱着自己的祖国,却把生命献给了另一面旗帜的勇士”02-09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