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1925年11月19日-2017年1月9日),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与思想家。出生于波兰,曾任华沙大学社会系教授、英国利兹大学终身教授。一生著有57本图书,被誉为“当今用英文写作的最伟大的社会学家”。代表性的中译本有《现代性与大屠杀》《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社会学之思》《立法与阐释者》《流动的现代性 》《现代性与矛盾性》《共同体: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找安全》《全球化:人类的后果》等。

内容简介

在生产者和普遍就业的社会中,贫穷是一回事。在消费者社会中,穷人是另一回事。在后者社会中,生活项目围绕消费者的选择而建立,而不是围绕工作、专业技能而建立。“贫穷”曾经与失业联系在一起,如今,它主要指向有缺陷消费者的困境。这种差异改变了贫穷的体验方式,对于拯救苦难产生重大影响。著名社会学家和思想家鲍曼的这部作品,对于消费者社会及其影响进行了反思和论述。在本书中,鲍曼书追溯现代历史上发生的这种变化,对其社会后果进行盘点,并考虑了与贫困作斗争和减轻困苦的各种方式的有效性。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Flint
    原书名是Work, consumerism and the new poor。因此这个版本的书名《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更加符合作者的本意。原文摘录请参考2021年9月20日之后的。之前的是读者对老译本的摘录(豆瓣把新老版本的摘录混在一起)。鲍曼思想研究者泰斯特说鲍曼“把世界译写成文字。通过他,现今的一切变得有连贯感”。凯斯·泰斯特说,“鲍曼格言式长句的写作偏好,使他的著作风格独树一帜”。耐心、细心的读者,可以在本书中体悟到他们的感受。09-13
  • 菊鸡手
    欧洲社会学家时刻感觉自己在时代的十字路口,反衬美国社会学家真是太多保守。09-27
  • Swallow
    常读常新的书,虽然部分理论因为时过境迁和新方法的出现需要重新定位。从社会学,尤其是社会伦理的角度对经济体制及其思想逻辑进行分析,从而证明在工业社会后,“穷人”逐步成为一个类似于“敌人”一般用于区分敌我的“异质体”。鲍曼阐述了从劳动伦理到消费伦理的演变中,“穷人”是如何从“被社会厌恶但仍被有目的地救济(解决劳动力不足)”转变为“被社会完全视作不安定因素而遭到政策及认知上的暴力性排除”,并推导出这种演变背后资本主义及支撑其在全球扩张的社会体制(两性地位、自我认知等)各方面的变化。这书很多理论都可以用在边缘人群、抑郁症患者,乃至少数民族问题之上,是本非常厉害的著作。大学时读完本作后,直接改变了我的价值观和思维逻辑。09-30
  • 李尧进
    我以为会从经济学角度讲新时代穷人的特点和原因,结果是从社会学角度讲的,就比较笼统和理想化了。有一句模糊的定义还不错,穷人就是同时代同区域,达不到“正常”消费水平的人。10-13
  • 慕容白
    穷人是有缺陷的消费者,而消费者是孤独的10-06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