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维舟
    4.5星。读过旧版,新版译文有改善。齐格蒙特·鲍曼一如既往地富有洞见,当然他所分析的,主要是消费主义对工作伦理的冲击(可视为对韦伯那个“新教资本主义伦理”的回应),但这在中国社会又有很不一样的生态和经历。虽然国内也有消费主义,但至今是在一个道德化的框架下看待的(“乱花钱可耻”),而工作伦理其实也远未瓦解。无论如何,他所提出的视角,也很有助于思考我们当下面临的处境。11-20
  • talliscool
    贫穷是可耻的,甚至是犯罪,因为穷人是无用的,多余的10-11
  • ミセテクレ
    一个消费主义社会几乎注定与促进平等背道而驰,因为消费的动力来自于可以通过购买力和鉴赏力创造新的身份和等级、掌握选择权、与其他人划分界限的错觉。10-11
  • 郑先生
    我看到这本书,简直像第一次听到马克思的工人。2021.10.10本书阐述的是有关社会组织的基础底层逻辑。从初级工业时代发展至今,社会评价衡量其基础单元组成“人”的标准,已经从“衡量生产者参与工业生产的贡献”,转化为“衡量消费者参与经济活动的贡献”。这种评价视角的转变,涉及一个社会的福利体系变化,劳资关系变化,城乡关系变化,司法体系变化。2021.10.1210-12
  • 出奇蛋
    查了一下资料才发现,这居然是一本98年的书。书中很多关于工作,消费主义,穷人等理论现在还是通用,是应该说这20多年来,社会没进步还是说这本书太有前瞻性了。你参与社会分工,无论自愿还是被逼,都已经成为社会运转的一颗齿轮,如果人人都财富自由,不需要工作,那么这个社会的秩序可能崩溃。消费主义也是,已经是作为一种标签都定义人了。最后就是新穷人,穷人究竟是“底层阶级问题”还是“贫困问题”,如何定义,就可以窥视这个国家的形态了10-09
  • crazydiamond
    大师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一百多页的小书,涉及了工作伦理、福利国家、符号消费、社会规训等方方面面,从前现代来到后现代,语言简洁精准,对新手也很友好。很多分析相当精准,差点以为是近年的书(实际原书是98年出版)。最强的是建立了从工业生产社会进入消费者社会的连结,有种马克思和鲍德里亚手牵手的错觉(?)。虽然没有给出明确的证据,是一种类似逻辑推演的写法,但考虑到篇幅,也算不上致命的缺点。关于社会对穷人的态度,鲍曼的分析一针见血又不失关切,相比之下边沁简直是张牙舞爪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以一种乌托邦式的构想收尾,略显仓促了。翻译很好。10-10
  • yaosir
    有点为说新词强说愁的味道。人工不工作首先是生存问题,不管是何种场合工作,不工作意味着没收入,也会没饭吃,跟工作伦理的关联性不大,扯什么工作的意义跟个人价值等,很牵强,这个社会没人强迫你一定要去工厂上班,多样化的谋生手段都能帮你圆个人价值。即使跟工作伦理有关联,个人认为也是高福利国家的社会问题,不工作也可以靠高福利生存的很好,这个时候才会把工作伦理拿出来讨论讨论。10-10
  • Zrui
    在这本书的描述里,经济学意义上的穷人和道德层面的穷人第一次发生了分歧。在消费主义的大旗下,穷人被解释为不合格的消费者,因为无法参与经济循环而丧失了它存在的社会价值。作者在攻击现代福利制度的同时进一步支解了工作伦理和道德经济。任何不以交易为目的劳动都意味着失业。对于少数获得社会资本的精英而言,这又是一条通向“私有化乌托邦”的道路。就像站在奴隶肩上的斯巴达和雅典。最后作者还是晦涩的假设了一个十字路口,但对于大部分国家而言,这个选择并不存在。10-13
  • 豆腐仔
    一本把简单的内容复杂化的社会学著作11-26
  • 哈哈侠
    这本书再出版真的很适合现在的环境。现实看似给了我们很多的选择,其实是被选择,几乎所有的思想行动都被消费绑架,很难想象不被消费包围的自己是怎样的。看到别人的评论也勉励自己不要停止思考,做有创造性的工作。12-14
  • 社会需要反思的声音进入更多人的脑袋。11.4万字,很推荐去看。09-30
  • 椰椰子
    简单问题复杂化,好多显而易见的概念非要用各种复杂的生造的名词来回包裹以显得很学术专业,其实说了半天信息量非常低,就跟我们学生时代为了凑论文而硬要把话说得看似高深实则就是废话的文字一样…………12-10
  • Mizuki
    “无能、懒惰的玩家必须被排除在游戏之外,他们是这场游戏的废弃品,只要不停止游戏,不停止吸纳参与者,这种废弃品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不停生产这种废弃品还有个重要原因:需要让仍在参与游戏的人看到作出其他选择的可怕后果(他们也被告知这是唯一的后果),这样他们就能够忍受,并愿意忍受这场游戏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艰辛压力。”10-04
  • 元气石矶
    工业社会前期的哲学,无法解决工业社会后期的问题。10-05
  • 慕容白
    穷人是有缺陷的消费者,而消费者是孤独的10-06
  • 李尧进
    我以为会从经济学角度讲新时代穷人的特点和原因,结果是从社会学角度讲的,就比较笼统和理想化了。有一句模糊的定义还不错,穷人就是同时代同区域,达不到“正常”消费水平的人。10-13
  • Swallow
    常读常新的书,虽然部分理论因为时过境迁和新方法的出现需要重新定位。从社会学,尤其是社会伦理的角度对经济体制及其思想逻辑进行分析,从而证明在工业社会后,“穷人”逐步成为一个类似于“敌人”一般用于区分敌我的“异质体”。鲍曼阐述了从劳动伦理到消费伦理的演变中,“穷人”是如何从“被社会厌恶但仍被有目的地救济(解决劳动力不足)”转变为“被社会完全视作不安定因素而遭到政策及认知上的暴力性排除”,并推导出这种演变背后资本主义及支撑其在全球扩张的社会体制(两性地位、自我认知等)各方面的变化。这书很多理论都可以用在边缘人群、抑郁症患者,乃至少数民族问题之上,是本非常厉害的著作。大学时读完本作后,直接改变了我的价值观和思维逻辑。09-30
  • 菊鸡手
    欧洲社会学家时刻感觉自己在时代的十字路口,反衬美国社会学家真是太多保守。09-27
  • Flint
    原书名是Work, consumerism and the new poor。因此这个版本的书名《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更加符合作者的本意。原文摘录请参考2021年9月20日之后的。之前的是读者对老译本的摘录(豆瓣把新老版本的摘录混在一起)。鲍曼思想研究者泰斯特说鲍曼“把世界译写成文字。通过他,现今的一切变得有连贯感”。凯斯·泰斯特说,“鲍曼格言式长句的写作偏好,使他的著作风格独树一帜”。耐心、细心的读者,可以在本书中体悟到他们的感受。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