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施罗默・桑德,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历史学教授,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1946年生于奥地利林茨,是大屠杀中幸存下来的波兰裔犹太人,幼年生活在难民收容所,1948年举家迁往雅法。主要研究领域为民族与民族主义、法国知识分子历史、电影史等。其代表“虚构三部曲”《虚构的犹太民族》《虚构的以色列》《我为何放弃做犹太人》在以色列和西方学界引起轰动。另著有《知识分子、真相和权力:从德雷福斯时间到海湾战争》《词语和土地:以色列知识分子和民族主义神话》等。

内容简介

◆《虚构的犹太民族》轰动世界之后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小纯纯
    震动了我对“以色列历史正确性”的观念!作者很有勇气,值得反思和细读。ps,上过译者杨军老师的课,感谢老师令人舒服的翻译07-04
  • 水獭
    读完虚构三部曲后才更深得感受到Avital老师想表达的那种酸涩的感情。作为sabra(土生土长的犹太人)她对以色列国家宣传机器的质疑,与对邻居们的同情与愧疚,但又敏感得察觉到自己无法完全摆脱从小所受的民族主义教育的“自我感动”。07-12
  • 懒残僧
    由于《虚构的犹太民族》被出版后,犹太人纷纷斥责施罗默为叛国者。施罗默又写了《虚构的以色列地》和《我为何放弃做犹太人》阐明态度。在《虚构的以色列地》中,更为刻薄的指出,按照《旧约圣经》,亚伯拉罕最初生活在土耳其,雅各则生活在埃及,受到上帝感召才迁居到圣地。他们本就非以色列地的原住民。并且更进一步的扒皮犹太复国主义者在话语构建上的小伎俩,比如在翻译20世纪初当时的犹太精英曾经考虑让犹太人集体定居乌干达时,把乌干达翻译成“以色列地”这种掩耳盗铃之举。然而可悲的是,就大众的认识缺陷而言,掩耳盗铃的确可以起到不小的作用。有着以色列建国在之前的做榜样,我想我们应该防备东北方某个吃泡菜的邻国用过话语构建偷窃我们的文化。这些人完全就是低配或者说低情商犹太人。05-12
  • 防守型前锋
    以黑看了会狂喜,以吹看了会沉默。ps:翻译肯定不止一个人,相对主译者那位的圣经常识和英语水平都明显欠缺不少11-08
  • 片寄凉太太太
    “祖国并不产生民族主义,情况恰恰相反,祖国是从民族主义中诞生的。它将证明,自己是现代时期令人惊异的,或许是最具破坏力的创造物。对于所统治的地区和将它们区分开的边界,新创建的国家输入了新的意义。借着给一个民族群体构建深沉的归属感,从地区文化和语言的各种混合中,一种文化-政治进程制造了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意大利人和后来的阿尔及利亚人、泰国人、越南人。无一例外,这一进程催生了关于某个确定的自然空间的诸多感情。”05-12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