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京不特,1965年生于上海,2000年加入丹麦国籍。1986年上海师范大学数学系理学士,1999年南丹麦大学哲学系文学士,2002年南丹麦大学哲学系magister artium。现于丹麦基尔克郭尔研究中心从事翻译工作。译有《非此即彼》《重复》《概念恐惧》《致死的病症》《畏惧与颤栗》《爱的作为》《人生道路中的诸阶段》等。

内容简介

基尔克郭尔所生活的时代,正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的哲学在欧洲风行一时的时候。黑格尔主义对西方现代哲学有着巨大的影响,我们可以这样说,没有黑格尔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然而,如果我们说马克思继承和发展了黑格尔的历史辩证法,那么,基尔克郭尔所做的工作就是对黑格尔进行了颠覆性的清算,正因此,我们能够在黑格尔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淹没个人存在的历史发展潮流之外仍然看见一个单个的个体人,以个人的意志抵制着所谓的历史必然性,通过单个的人的选择来为自己的生命书写历史。基尔克郭尔所留下的哲学遗产不仅仅被萨特等现代存在主义哲学家继承下来,而且也影响了卡夫卡这样的文学家和阿多诺这样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黑格尔或基尔克郭尔》是一部论述基尔克郭尔对于自我的存在解读的哲学著作。基尔克郭尔的人生哲学思想可以理解为是黑格尔思辨哲学的对立面,因此,《黑格尔或基尔克郭尔》以黑格尔哲学作为对照来阐述基尔克郭尔的主要著作,使读者对基尔克郭尔人生哲学有一个全面的、整体的了解。

————————————————————

“我彻底不愿意。我不愿意骑马,那是太剧烈的一种运动;我不愿意走路,那太花费工夫;我不愿意躺下,因为,如果我躺下,那么我要么将继续躺着——这我不愿意,要么我将重新起身——这我也不愿意。总而言之:我根本不愿意。”

这段懒洋洋的文字出自丹麦哲学家索伦·基尔克郭尔(1813—1855)的著作《非此即彼》。而在事实上基尔克郭尔却不是一个懒洋洋的作家,在他短短42年生命里他所写下的几十部哲学著作使得他成为了后世存在主义人生哲学的鼻祖。

2013年是基尔克郭尔诞辰200周年。《黑格尔或基尔克郭尔》在这个时候与读者见面,也是对这位伟大哲学家的纪念。


京不特,1965年生于上海,2000年加入丹麦国籍。1986年上海师范大学数学系理学士,1999年南丹麦大学哲学系文学士,2002年南丹麦大学哲学系magister artium。现于丹麦基尔克郭尔研究中心从事翻译工作。译有《非此即彼》《重复》《概念恐惧》《致死的病症》《畏惧与颤栗》《爱的作为》《人生道路中的诸阶段》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Tombrown
    得来不易,读来痛快!09-17
  • 舒北Petrus
    比第一次翻阅时的印象好很多。作者没有遵循那些用低劣的美学(“诗化哲学”)和小册子神学研究这位非学院哲人的思路,而是直接抓住最关键的一点:「黑格尔或克尔凯郭尔」(并非把随便某个人拉进来的思想史研究)。因为克尔凯郭尔的思想以黑格尔乃至整个德国观念论为源泉:他的第一本书处理了费希特(浪漫派)问题,最后一本书澄清自己与黑格尔哲学的分歧,其转折发生在听谢林柏林讲座之后,而其思想基调又被康德所指引——克氏的思想就是从观念论出发对现代精神深渊的测量(因此回应了此前的波墨),以及从这个深渊出发与观念论的争辩。同时,它也是对观念论与浪漫派之争执的裁决,因为后者的核心范畴(反讽,幽默)都被他承接过来而落入前者的体系框架中。在他那里,思辨的本体论成就凝结为情境(境界)和情绪...不足之处是过分重视《现象学》...09-05
  • 面包漏水
    很早就想看看专门比较这两者的书了,在方所里随便翻到一口气读完前两章,好不过瘾!讲黑格尔的第二章蛮浓缩的,如果事先不了解黑格尔或者没看过《精神现象学》的话大概会比较难理解,不过了解些的话一定会看的超爽,权当复习一遍老黑了。重头戏应该在第三章第四章,很期待是怎样讲克尔凯郭尔的,明天读掉。08-03
  • Vergängnis
    kierkegaard断然拒绝从自我意识向精神的内在必然运动,将个人与上帝置于一种悖论的绝对关系。与“回忆”有别指向将来的重复和瞬间的时间充实很像弥赛亚的到时,与黑格尔的差异又仿佛重复了唯名论与经院的内在-超越之争。对黑格尔来说k或许还是苦恼意识,对k来说黑格尔的思辨只不过是反思审美的不幸的人。k的自我现象学的思辨性完全不逊于黑格尔,自我与自我的关系在笔名作品呈现了不同的存在样态,将阶段间的跨越留给绝对选择与意志,反讽和幽默的间性状态比较有意思。k作品的复杂多面,思辨与意志的张力,加上京不特的文风,让这书比较难读...01-24
  • Frozen petrol
    把两种对立的思想放在一起读,能更清楚自己是什么。既然大家说的都有道理,都像那么一回事,我只能挑一种自己喜欢的信了。对于那个不喜欢的,我仍然对他论述的严密性,和他所作出的工作表示钦佩。03-3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