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瓦尔特·木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文学评论家和哲学家之一。出生于德国富裕的犹太人家庭,在申请大学教职失败后,一直从事文学评论和翻译工作。他的作品在法兰克福学派批评理论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纳粹兴起后他离开德国,1940年在法国与西班牙边镜自杀。

内容简介

本雅明一直以一个自由作家和翻译家的身份维生。他几乎将一生奉献于写作。他写了大量的有关十九世纪的文化、文学论文。《经验与贫乏》收编了作者自19 15年所写的《评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的两首诗》(《诗人之勇气》《羞涩》),1920年所写的《德国浪漫主义的艺术批评概念》,1931年创作的《评弗兰茨·卡夫卡的建造中国长城时》,1933年《经验和勇气》再到1934,《弗兰茨·卡夫卡——纪念卡夫卡逝世十周年》,1938年的《致格尔斯霍姆· 朔勒姆的信》,总计十二篇力作。其中《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白痴)》、《评歌德的(亲合力)》、《贝尔托尔特·布莱希特》等几篇均写得有艺术见解,又有细腻情感的表达。


瓦尔特·木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文学评论家和哲学家之一。出生于德国富裕的犹太人家庭,在申请大学教职失败后,一直从事文学评论和翻译工作。他的作品在法兰克福学派批评理论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纳粹兴起后他离开德国,1940年在法国与西班牙边镜自杀。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陆钓雪de飘飘
    第一反思阶段:就反思而言,以思考物为关联体的单纯思维是其素材。它对思考物而言,是形式,是对什么的思维。在施莱格尔那里,它被称为“意义”;第二反思阶段是完全意义上的真正反思,即在对第一思维的思维之中。在“理性”中,转变后的第一思维的确在更高阶段复归:它成了“作为它的内涵的形式的形式”,换言之,第二阶段的思维自己自行地作为第一思维的自我认识而产生于后者之中。“意义看到自身而成为精神”。从第二阶段的角度看,单纯的思维是素材,思维的思维是其形式;第三阶段费希特与早期浪漫派思维的重大区别才完全表现出来,费希特采取智力直观,而浪漫派则以分解本来的反思形式而走向绝对物。这样费希特回到了康德而浪漫派更像是笛卡尔,深入到的绝对物概念乃是反思媒介,而反思的中心点是艺术而不是自我,这是绝对自我系统特性——艺术批评04-28
  • 安提戈涅
    天赋型的学者(虽说学者这一词很不适用于本雅明)别致之处在于泥藏于文本中却又处处绽放的诗意。不拘格调的洞彻,始终游离于体制之外的闲散笔调。他评价kafka为了坚持真理的传递,坚持哈迦达因素,他宁愿牺牲真理——这亦是自况。06-27
  • 十了个十了个四
    写卡夫卡的两篇清淤解闷啊,“桑丘潘沙为魔鬼堂吉诃德准备了一堆骑士小说,从容镇定地跟他去做那些疯狂的却伤害不了任何人的事,直到死,都享受着有用的消遣”,所以说绝大部分的问题在于选了角色,就算是翔也要演下去的悲剧……09-27
  • 琴酒
    几乎是个我完全不认识的本雅明。纵然译者是直系老师也觉得翻译的虽然信,但欠点灵气,本雅明那种神奇的指哪打哪的魔力变成了一门笨重的大炮,被判断句的框架框死了。另外就是早期作品真是不好看,正规学院派路数论文不好看,这本集子教育我们即使天才如本雅明也是可以炼成的,1930作为分界线。12-08
  • 飼虎
    只读了《经验与贫乏》以及《可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产品》两篇经典的,其他的实在知识背景无能//感觉这两篇都值得细读,可挖掘以供分析参考的点有很多。07-06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