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首页
读书
小说文学
经验与贫乏
反馈
书名
经验与贫乏
作者
瓦尔特·本雅明
格式
PDF
ISBN书号
9787530627488
出版年
1999-9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页数
400
定价
24.00
装帧
平装
标签
文学
豆瓣评论
一颗咖啡豆
一个论文集。语言晦涩,尤其是本雅明的早期作品。即使是翻译,还是觉得很拗口。后期的作品就简明很多。
02-07
Keith
对卡夫卡的分析太精彩了
08-27
孟冬
经验对存在的重要在于,它提供了生命感,确定了生命的价值。但讽刺的是,随着经验的膨胀而来的是贫乏。当经验不再给人以“新”的感觉时,人们便期待重新开始,从头再来,渴望新的经验更新内在的单调和贫乏(对卡夫卡犹太教弥赛亚的解读对我便是一种更新)。而一旦陷入单一贫乏的生存感觉,便会产生荒诞感。经验贫乏意味着没有新的感受,新的思考,没有新的创造力,困囿于意识沉闷的深海里感到存在的倦怠和虚空的现身。但此篇篇幅太短,没能看出本雅明的忠告,只由贫乏联想到齐奥朗的“生命在疯狂中创生,在倦闷中解体”(也许相似)。现在的疑问是,假如没有贫乏、倦闷,生命可能一直处于灼热与存在状态吗?如果卡夫卡城堡中那个山脚下的村子如同犹太法典中圣徒传奇的村子,那饱受恐惧与战栗侵扰的K的出路是否是懂得法典中身体为灵魂设宴的含义。
09-24
印奥采
土星人格,眼看自己的悲剧性命运缓缓而来,毫无办法。
11-16
大脸妹
美从艺术中退出,爱从婚姻中退出,艺术从圣殿中退出,乌托邦精神已死。
11-07
摸小鱼儿
我为什么现在才想起标。。。2010.5有论文
08-09
沙砾于飞
1999.10.22
04-03
加油超人力霸王
风格简单直接,西马中的小王子。
04-20
彼得潘耶夫斯基
晦涩?&言之无物?
11-05
飼虎
只读了《经验与贫乏》以及《可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产品》两篇经典的,其他的实在知识背景无能//感觉这两篇都值得细读,可挖掘以供分析参考的点有很多。
07-06
琴酒
几乎是个我完全不认识的本雅明。纵然译者是直系老师也觉得翻译的虽然信,但欠点灵气,本雅明那种神奇的指哪打哪的魔力变成了一门笨重的大炮,被判断句的框架框死了。另外就是早期作品真是不好看,正规学院派路数论文不好看,这本集子教育我们即使天才如本雅明也是可以炼成的,1930作为分界线。
12-08
十了个十了个四
写卡夫卡的两篇清淤解闷啊,“桑丘潘沙为魔鬼堂吉诃德准备了一堆骑士小说,从容镇定地跟他去做那些疯狂的却伤害不了任何人的事,直到死,都享受着有用的消遣”,所以说绝大部分的问题在于选了角色,就算是翔也要演下去的悲剧……
09-27
安提戈涅
天赋型的学者(虽说学者这一词很不适用于本雅明)别致之处在于泥藏于文本中却又处处绽放的诗意。不拘格调的洞彻,始终游离于体制之外的闲散笔调。他评价kafka为了坚持真理的传递,坚持哈迦达因素,他宁愿牺牲真理——这亦是自况。
06-27
陆钓雪de飘飘
第一反思阶段:就反思而言,以思考物为关联体的单纯思维是其素材。它对思考物而言,是形式,是对什么的思维。在施莱格尔那里,它被称为“意义”;第二反思阶段是完全意义上的真正反思,即在对第一思维的思维之中。在“理性”中,转变后的第一思维的确在更高阶段复归:它成了“作为它的内涵的形式的形式”,换言之,第二阶段的思维自己自行地作为第一思维的自我认识而产生于后者之中。“意义看到自身而成为精神”。从第二阶段的角度看,单纯的思维是素材,思维的思维是其形式;第三阶段费希特与早期浪漫派思维的重大区别才完全表现出来,费希特采取智力直观,而浪漫派则以分解本来的反思形式而走向绝对物。这样费希特回到了康德而浪漫派更像是笛卡尔,深入到的绝对物概念乃是反思媒介,而反思的中心点是艺术而不是自我,这是绝对自我系统特性——艺术批评
04-28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