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巫鸿(Wu Hung),早年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硕士。1987年获哈佛大学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后在该校美术史系任教,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的教学、研究项目,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其著作《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获1989年全美亚洲学年会最佳著作奖(李文森奖);《中国古代美术和建筑中的纪念碑性》获评1996年杰出学术出版物,被列为20世纪90年代最有意义的艺术学著作之一;《重屏:中国绘画的媒介和表现》获全美最佳美术史著作提名。参与编写《中国绘画三千年》(1997)、《剑桥中国先秦史》(1999)等。多次回国客座讲学,发起“汉唐之间”中国古代美术史、考古学研究系列国际讨论会,并主编三册论文集。近年致力于中国现当代艺术的研究与国际交流。策划展览《瞬间:90年代末的中国实验艺术》(1998)、《在中国展览实验艺术》(2000)、《重新解读:中国实验展览艺术十年(1990-2000)——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2004)和《“美”的协商》(2005)等,并编撰有关专著。所培养的学生现在美国各知名学府执中国美术史教席。

内容简介

《武梁祠》的研究回应从以往武梁祠研究中生发出来的四个主要方面,每一方面对于未来学术的进展都极为重要。第一方面是对武氏家族墓地的遗存进行清点和著录。尽管这些遗存对研究东汉图像艺术是极重要的资料,但相互矛盾的断代、祠堂归属以及编目等诸多问题仍然存在。此外如错录铭文等问题更使人迷惑。通过重新检验发掘记录、以往著录以及复原设计等材料,《武梁祠》希望为武梁祠和它原本所处的环境,即武氏家族墓地,提供更完全、准确的信息。

巫鸿(Wu Hung),早年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硕士。1987年获哈佛大学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后在该校美术史系任教,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的教学、研究项目,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

其著作《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获1989年全美亚洲学年会最佳著作奖(李文森奖);《中国古代美术和建筑中的纪念碑性》获评1996年杰出学术出版物,被列为20世纪90年代最有意义的艺术学著作之一;《重屏:中国绘画的媒介和表现》获全美最佳美术史著作提名。参与编写《中国绘画三千年》(1997)、《剑桥中国先秦史》(1999)等。多次回国客座讲学,发起“汉唐之间”中国古代美术史、考古学研究系列国际讨论会,并主编三册论文集。

近年致力于中国现当代艺术的...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毛秃秃和胖咕咕
    基本就是个学术史梳理加上点乱七八糟的图象学。。。03-04
  • Peter Cat
    如果说巫鸿的工作是向读者还原一尊汉代的艺术神迹,引领我们梦回大汉,那么这本书精细有余却壮丽不足。如果以《武梁祠》作为博士论文的标杆,那么巫鸿绝对是极富才华且老练的,尽管这不意味着这篇论文在多大程度上说服了我相信他的结论,却给出了一个难以企及学术高度。11-28
  • Adiósardour
    对武梁祠的研究可说是已经形成了中国古代艺术史中一个特殊分支。以下几个事实使得这项研究尤其重要。第一,武梁祠是武氏墓地中唯一可以完整复原的祠堂。事实上,它是唯一完整地保存下来的2世纪的祠堂,而2世纪又是中国古代修建祠堂建筑的黄金年代。第二,该祠堂内部墙壁上满饰浮雕画像,就其艺术的完美和主题的丰富而言,在那个时代里堪称是最出色的。这些石刻多数伴有榜题,这为东汉画像的图像志研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证据。第三,武梁祠之所以在中国艺术史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还由于学术界对它的长期重视。中国学者从宋代起就已开始研究这座祠堂。可以说,对它的研究已使它变成各种相互补充或对立的理论及方法。全书分以下方面:一是对武氏家族墓地的遗存进行清点和著录。二是对以往武梁祠研究做一系统回顾。三是重新探讨武梁祠石刻的图像内容。12-10
  • 城市笔记人
    despite all the controversies around wu hung, his dissertation deserves a close reading, part 2 in particular10-15
  • 久道
    巫鸿此书,深受西方美术史家法的好评。原因是受过功能—过程主义熏陶的美术考古,倾向于避免宏大叙事,而是根据一个具体的文本材料,深入其内部结构和背景,进行细密梳理,并注意其“功能”背景。显然,巫鸿注意到武梁祠的礼仪—祭祀功能背景,一是今文经学派的韩诗系统,一是古代圣王历史的表现。07-25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