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贡布里希教授,恩斯特爵士,功勋团成员(O.M),高级英帝国爵士(C.B.E)。1909年生于维也纳,1936年进入伦敦的瓦尔堡研究院任教职,从1959年起,担任伦敦大学古典传统史教授及院长,直至1976年退休。
主要著作有《艺术的故事》(第16版,1995年),《艺术与错觉》(第6版,2002年),《秩序感》(1979年)。还出版有论文集,“文艺复兴艺术的研究”四卷,第一卷《规范与形式》(1966年)、第二卷《象征的图像》(1972年)、第三卷《阿佩莱斯的遗产》(1976年)、第四卷《老大师新解》(1986年),《木马沉思录》(1963年),《图像与眼睛》(1982年),《敬献集——对我们文化传统的读解》(1984年),《我们时代的话题——20世纪的艺术与学术问题》(1991年),以及《艺术史反思录》(1987年),《偏爱原始性》(2002年)。

内容简介

《象征的图像》是E.H.贡布里希教授四卷本“文艺复兴艺术研究”的第二卷。在这《象征的图像》中,贡布里希将研究的焦点放在了“视觉的象征主义”上。以“图像学的目的和范围”为开篇导言,其后是对波蒂切利、曼泰尼亚、拉斐尔、普森等大师的具体研究,并以对象征主义的深入的哲学研究结尾,证明了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家的观点在今天依旧焕发着生机。

《象征的图像》不仅对研究文艺复兴艺术与思想的学者不可或缺,它本身对艺术史学科的塑造也有所裨益。《象征的图像》反映了作者对标准、价值及解决问题的途径的持续关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与图像解释相关的基础问题的广泛兴趣。


贡布里希教授,恩斯特爵士,功勋团成员(O.M),高级英帝国爵士(C.B.E)。1909年生于维也纳,1936年进入伦敦的瓦尔堡研究院任教职,从1959年起,担任伦敦大学古典传统史教授及院长,直至1976年退休。

主要著作有《艺术的故事》(第16版,1995年),《艺术与错觉》(第6版,2002年),《秩序感》(1979年)。还出版有论文集,“文艺复兴艺术的研究”四卷,第一卷《规范与形式》(1966年)、第二卷《象征的图像》(1972年)、第三卷《阿佩莱斯的遗产》(1976年)、第四卷《老大师新解》(1986年),《木马沉思录》(1963年),《图像与眼睛》(1982年),《敬献集——对我们文化传统的读解》(1984年),《我们时代的话题——20世纪的艺术与学术问题》(1991年),以及《艺术史反思录》(1987年),《偏爱原始性》(2002年)。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也是。
    就这译文 是不是有点过分 算了看个大纲得了 06-21
  • 玛丽维拉女支女
    博学而繁杂。尼瑟尔(p272)关于意识的两组信息加工程序的理论深得我心。主程序是步骤性的处理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相对是机械和单一的;多项并行操作作为ancillary则丰富而不确切,仿佛一条永恒前行的逻辑柱上爬满了代表美学的野青和蔷薇,艺术的知觉由此诞生。所以贡布里希警戒了象征符号的理论所具有的边界也进行了可译性问题的修正,以防止堕入两个极端。所以还是要让审美自行带动我们打破“门控机制”,从而收获“超系统的冗余度”...最后两章终结都上升到语言的角度,高蹈而难以理解。/发现自己一直把depicting和expressing搞混了,所以常常滥用“表现”这个词。看了比亚洛斯托基写的附录深深感到还是要回炉潘诺夫斯基...02-07
  • elimu
    图书馆木有,买了一本 还是很感人01-27
  • 小淘气
    75,总体打分过高过虚11-21
  • Divine Miracle
    翻译真的让人不想读.......10-28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