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裴宜理(Elizabeth J. Perry),女,1948年出生于上海。现任哈佛大学政治系讲座教授、哈佛燕京学社社长。1969年获威廉·史密斯学院政治学学士学位,1971年获华盛顿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1978年获密歇根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1972年起,先后执教于密歇根大学、阿里佐那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学。1997年起,任教于哈佛大学政治系,并先后出任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及亚洲研究学会主席。现任哈佛大学政治系讲座教授、哈佛燕京学社社长。裴宜理教授主要致力于中国近代以来的农民问题、中国工人运动、中国社会和政治、美国的中国问题等研究。主要著作有《华北的暴动与革命,1845—1945》(1980)、《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1993)、《安源:中国革命的发祥地》(2012),其中《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一书曾获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奖”。

内容简介

《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1845—1945(增订本)》系著名汉学家裴宜理教授在密歇根大学攻读政治学博士学位的毕业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1980年由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1845—1945(增订本)》着眼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淮北地区的农民反抗运动,以这一地区既孤立又有联系的三大事件——捻军、红枪会和共产主义革命为研究对象。全书共分七章,作者运用环境学、生态学等方法,阐释淮北的地理环境;从社会结构、社会心态及人类学等视角入手,对淮北农民的生存策略展开分析;并对捻党、红枪会进行了细致探讨。作者试图理解农民革命,即农民为什么造反与如何造反这个问题。作者创见性地揭示了地方环境在引发和形成农村动乱的重要性,并进而得出结论,中国农村叛乱的历史事实极大地鼓舞了共产主义革命者发动农民的决心。这些观点的提出对于我们理解近代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地主与农民、革命与叛乱等关系提供了具有开创新意义的视角。

裴宜理(Elizabeth J. Perry),女,1948年出生于上海。现任哈佛大学政治系讲座教授、哈佛燕京学社社长。1969年获威廉·史密斯学院政治学学士学位,1971年获华盛顿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1978年获密歇根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1972年起,先后执教于密歇根大学、阿里佐那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学。1997年起,任教于哈佛大学政治系,并先后出任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及亚洲研究学会主席。现任哈佛大学政治系讲座教授、哈佛燕京学社社长。裴宜理教授主要致力于中国近代以来的农民问题、中国工人运动、中国社会和政治、美国的中国问题等研究。主要著作有《华北的暴动与革命,1845—1945》(1980)、《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1993)、《安源:中国革命的发祥地》(2012),其中《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一...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黄小鱼皮
    捻军是没有宗教信仰激励的,出于世俗生存策略的松散联盟。一群大家族的土匪掠夺活动。老巢被捅才与太平军一起叛乱的。11-12
  • 房顶上的猫
    与2007版相比,添加了《黄崖之谜:晚清时期一场有争议的“叛乱”》。根据作者1978年密歇根大学政治学博士论文而来。核心问题是:如何理解农民革命?对于传统农民叛乱的研究,应该关注某些区别于过去分析农民革命方法的重要方面。着力考察地方环境在引发和形成农村动乱传统方面的主要性,从自然结构与社会结构两方面及其相互作用讨论地方叛乱。叛乱行动中,农民不是作为孤立的个体来参加行动,而是作为原本固有的社会经济组织的成员来加入其中的。不同农民在参加叛乱时的倾向实际上是各不相同的,其倾向取决于他们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亲属和社区关系是农民有效的迎接生存挑战的工具。中共通过重新设计淮北地区的社会结构,充分摆脱地方关系羁绊,成功的提出并运用了新的革命方法。仅能利用美、日、台馆藏史料,局限明显,有些讨论略显空泛。01-01
  • ON
    剖挖深入,读来寒意飕飕。01-02
  • ficus
    不稳定的自然环境使人民处于生死存亡的边界,出去劫夺是生存的一种重要的补充手段,由此带来的暴力对抗的进攻与防御的不同组合,防御方在受政府征税的情况下很容易成为对抗的基础,在有雄心的领导人下,可能成为一次造反行动。防御方被剥夺财产马上就转变成为掠夺方。长期的暴力对抗模式已经成为此区域人民的思维路径,使此区域成为中国农民起义最多的区域。书中对捻军的来龙去脉讲的很清楚10-21
  • 优雅骑士
    淮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催生了该地区群体暴力模式,一种是以牺牲本地区其他人为代价、暴力攫取生存资源的掠夺性策略,另一种则是保护自身资源的防卫性策略。捻军是掠夺性策略的代表,它发端于贫苦农民攫取他人资源的一系列惯见尝试,本质上还是农民世俗生存策略的表现,是土匪集团不断壮大的产物。但是当政府与太平军这些外力的介入后,他们则开始与防卫性策略合作共同对抗政府。红枪会作为防御性策略的代表,其崛起很大上是政府对淮北地区控制力减弱的结果,原本政府期望利用民间自身力量抵御外来侵扰,但是当政府不断增加的苛捐杂税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利益以后,防卫性策略也逐渐走向了政府的对立面。然而,作为生态原因所引起的社会行动,掠夺性和防卫性策略虽有持久性,但政治目的和内容有限,这些局限性也阻碍了其转化为更具革命性的集体行动模式04-1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