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小兔子乖乖
    生态主义的方法,农民叛乱是生存策略,而不是外部冲击,叛乱是根植于生存环境的内生性质的。裴宜理研究抗争政治向来很注重传统啊12-08
  • 火锅店在逃肥牛
    裴宜理有关1845年到1945年淮北及周边地区农民运动史的研究。不同于传统的农民战争史研究,本书在回答“如何理解农民革命”这个问题上,强调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劣对淮北农民生存策略选择的重要影响,无论是捻党还是红枪会,首先都是淮北农民基于生存考虑的集体暴力行为,其次才转为与国家对立的叛乱者;进一步而言,本书要回答的问题便成了——我党的革命与传统的农民革命有何不同?又如何在这样一个地域中取得成功?本书对于农民革命、传统与现代、士绅与农民等的思考,在数十年后的今天仍值得学习。12-10
  • serb
    生态学方面分析农民革命 不敢乱说免的又被DB删了 非常好的一本专著,用有限史料能达到这种水平真的让人敬仰02-25
  • 魏公村里烤包子
    把生态学视角引入社会史分析,和后来的上海罢工一样证明农民(工人)的结社并不具备进步性。更吸引人的应该是50-55治理淮河间的改造。03-13
  • 王安息
    环境限制,两种生存策略(掠夺性和防卫性)及其对抗和转化,最后遭遇革命者。农民革命,叛乱,造反,起义,诸富含意识形态的词被消解为中性的“暴力”,历史真是作弄人啊。02-26
  • 沙砾于飞
    所谓华北,其实就是淮北。今日读此书,可以了解徐丰事件的部分历史背景。02-17
  • 曾园
    十多年前看的书。讲的是淮北地区(包括徐州丰县)历代革命历史。这里是黄泛区,经常常住人口离开,更贫困人口从四方汇集。因为贩卖私盐而认识路(造反的第一要义是认识路),因贫困而无后顾之忧。因贫困而杀女婴,因男女比例过低而发生仇杀。因仇杀累积了暴力革命经验……不革命才是奇怪的事。可以与罗威廉的《红雨》一起看。02-17
  • 恪彥
    海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典范之作!可与《被牺牲的局部》对照来看,同样的问题,海外研究明显更放的开。不单表明该区域近代除了叛乱,几无革命,而且层层递进,对其缘由从社会结构、文化意识、经济水平、自然生态等角度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进行深入解析,非常全面。不过,相较而言,国人研究胜在研究的历史周期更长,也可以更多从地理环境变迁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理解。04-04
  • 豆友167775318
    资源竞争→集体行动。生态学考察,资源的获得、分配与冲突,吊打庸俗唯物。掠夺性—保护性策略二分,行动策略工具甚好,简洁好用。裴宜理的书背后总有一种来自于传统的穿透力。顺带着读了读史料里提到的杨季华的《皖北农村社会经济实况》。知识分子对农村的调查,观其侧重、理想,很有意思。读完了全书,对49年后的治淮更感兴趣了。当然问题也很多,比如忽视文化规范、轻视国家作用、个案选取偏差之类。不过七十年代末用那些资料能写出来这个,真的还是蛮厉害的。03-26
  • 灭霸丢了人间
    只希望吃饱饭的农民揭竿而起,确实值得仔细研究,也不是革命史观主导下简单的“农民起义”。吐槽一下注释,只有作者页码没有书名的脚注实在太让人抓狂了。05-24
  • Jerry
    正适合在当下生态史大热的时候读。作者能摒弃诸多理论的预设,以生态环境为切入,具体分析历史事实的构成和动态变化,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稍有不足之处在于中共的一章未免太简单了,不具备十分的说服力。不过,还是最近读的一本相当不错的佳作啦!10-26
  • 优雅骑士
    淮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催生了该地区群体暴力模式,一种是以牺牲本地区其他人为代价、暴力攫取生存资源的掠夺性策略,另一种则是保护自身资源的防卫性策略。捻军是掠夺性策略的代表,它发端于贫苦农民攫取他人资源的一系列惯见尝试,本质上还是农民世俗生存策略的表现,是土匪集团不断壮大的产物。但是当政府与太平军这些外力的介入后,他们则开始与防卫性策略合作共同对抗政府。红枪会作为防御性策略的代表,其崛起很大上是政府对淮北地区控制力减弱的结果,原本政府期望利用民间自身力量抵御外来侵扰,但是当政府不断增加的苛捐杂税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利益以后,防卫性策略也逐渐走向了政府的对立面。然而,作为生态原因所引起的社会行动,掠夺性和防卫性策略虽有持久性,但政治目的和内容有限,这些局限性也阻碍了其转化为更具革命性的集体行动模式04-13
  • ficus
    不稳定的自然环境使人民处于生死存亡的边界,出去劫夺是生存的一种重要的补充手段,由此带来的暴力对抗的进攻与防御的不同组合,防御方在受政府征税的情况下很容易成为对抗的基础,在有雄心的领导人下,可能成为一次造反行动。防御方被剥夺财产马上就转变成为掠夺方。长期的暴力对抗模式已经成为此区域人民的思维路径,使此区域成为中国农民起义最多的区域。书中对捻军的来龙去脉讲的很清楚10-21
  • ON
    剖挖深入,读来寒意飕飕。01-02
  • 房顶上的猫
    与2007版相比,添加了《黄崖之谜:晚清时期一场有争议的“叛乱”》。根据作者1978年密歇根大学政治学博士论文而来。核心问题是:如何理解农民革命?对于传统农民叛乱的研究,应该关注某些区别于过去分析农民革命方法的重要方面。着力考察地方环境在引发和形成农村动乱传统方面的主要性,从自然结构与社会结构两方面及其相互作用讨论地方叛乱。叛乱行动中,农民不是作为孤立的个体来参加行动,而是作为原本固有的社会经济组织的成员来加入其中的。不同农民在参加叛乱时的倾向实际上是各不相同的,其倾向取决于他们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亲属和社区关系是农民有效的迎接生存挑战的工具。中共通过重新设计淮北地区的社会结构,充分摆脱地方关系羁绊,成功的提出并运用了新的革命方法。仅能利用美、日、台馆藏史料,局限明显,有些讨论略显空泛。01-01
  • 黄小鱼皮
    捻军是没有宗教信仰激励的,出于世俗生存策略的松散联盟。一群大家族的土匪掠夺活动。老巢被捅才与太平军一起叛乱的。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