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约翰·费斯克(John Fiske),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传播艺术教授。在大众文化研究方面,著述甚广,著有《解读电视》(Reading Television,与JohnHartley合著)、《传播研究导论》(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Studies)、《澳洲神话》(Myths of Oz;与Bob Hodge及Graeme Turner合著)、《电视文化》(Tel—evision Culture)等。他也是《文化研究》(CulturalStudies)期刊的总编辑之一。费斯克教授出生于英国,并在大不列颠完成学业。他曾执教于英国以及澳大利亚西部的科汀大学(Curtin University)。至于他本人,则是一个根深蒂固的大众文化消费者。

内容简介

传播学研究目前在学术界已稳居一隅。针对初涉此科的学生,这一经典教材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该领域最具权威性的研究成果。书中概述了一系列分析传播实例的方法,并阐述了支撑它们的各种基础理论。以此为准备,读者就能从貌似简单的传播现象如新闻照片或流行电视栏目中,梳理出暗藏的文化内涵,并用新的眼光去审视它们。

《传播研究导论》第二版在理论、方法以及结构主义的应用、意识形态和受众民族志研究方面,都包含了新的材料。

约翰·费斯克(John Fiske),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传播艺术教授。在大众文化研究方面,著述甚广,著有《解读电视》(Reading Television,与JohnHartley合著)、《传播研究导论》(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Studies)、《澳洲神话》(Myths of Oz;与Bob Hodge及Graeme Turner合著)、《电视文化》(Tel—evision Culture)等。他也是《文化研究》(CulturalStudies)期刊的总编辑之一。费斯克教授出生于英国,并在大不列颠完成学业。他曾执教于英国以及澳大利亚西部的科汀大学(Curtin University)。至于他本人,则是一个根深蒂固的大众文化消费者。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勺九
    费斯克设想的传播学框架仍然是一个颠扑不破的二元结构。但比拉扎斯菲尔德高级的地方体现在把批判学派升级为符号学派,由此将传播定义为意义生产流通,将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划分为宏观社会权力与微观日常生活两个方面,不再局限于法兰克福批判理论,而从结构主义的发轫开始梳理。对索绪尔与皮尔斯,索绪尔与巴特、斯特劳斯之语言符号观差异的阐释可谓深入浅出。费斯克认同符号学派从文本与受众的互动角度解析意义接受的研究方法,对文化体验深层结构的强调,将优先阅读与偏差解码提升到决定性的层次。但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即实践论对此构成挑战。再者,费斯克似乎有意不提后结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对意义不确定性的认识,这大概是因为传播学的二元结构与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难以适配吧。巴特二序列:明示意-能指/所指-形式/内容-隐含意/迷思。03-11
  • 陶陶四
    如果能在尼克布朗前面看到这本书 可能读麦茨的时候会好受一点04-02
  • ^
    书如其名,以二元结构梳理传播学的理论框架。过程研究发轫于香农-韦弗的传播模式,再述噪音和反馈的作用,个人觉得,这对传播学的意义还不如对电子系信号与系统的意义大。符号部分从索绪尔、巴特、斯特劳斯一路写来,比较了三者的差异,虽是粗浅的导论却意外地很准确,历史的视角极大地拓宽了传播学课堂上的批判学派一亩三分地。符号学派从文本与受众的互动角度解析意义如何被接受,阿尔都塞和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葛兰西的霸权理论却对这种方法造成挑战。基本忽略后现代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对理论造成的冲击。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让我认识到,理论在经验或结构的立场背景下可以与研究方法紧密相连,打破传播学本科教育的课程隔阂,相信对接下来的复习思路也有裨益。08-11
  • Helen
    就是图很不清晰。里面有些例子比较模糊。。。08-05
  • et2dai
    名至实归的9分以上~~!哈哈···如此精短简练的文字勾勒出传播学涉及的几乎所有范围,,牛逼XX的书!03-1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