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辰时二月
    这书让我对符号学空前感兴趣。作为引论,起到了它该有的作用。04-10
  • Greencell
    按照结构主义的二元对立整理出传播学理论框架,把批判学派、文化研究、符号学研究一同归为符号学派,侧重于讲符号学派。论述逻辑清晰,语言精炼,一半是原作费斯克的功劳,一半是译者许静的功力。反观赵毅衡那本书,东西倒是介绍得挺全,却是经常让人觉得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五花八门全搅在一起。从考研到上研一直觉得有相当一部分人把符号学从传播学里扔出去了,很可能是因为没有学校把这本书放在考研指定书目里吧。11-26
  • 吴绛枫
    逻辑清晰,不错的传播学书籍。06-04
  • Mr. Curiosity
    过程不给力,符号更娴熟10-22
  • 小乖不乖
    比那五本必读的参考书``真的好理解好多。为什么不用这样子的好书作考试书呢!!!10-30
  • Loxias
    安抚了我那被罗兰巴特折磨得不堪一击的脆弱的心...02-14
  • 莫妮卡
    之前理解不甚透彻明白的理论在这本书中阐述的特别清晰明了。03-10
  • et2dai
    名至实归的9分以上~~!哈哈···如此精短简练的文字勾勒出传播学涉及的几乎所有范围,,牛逼XX的书!03-10
  • Helen
    就是图很不清晰。里面有些例子比较模糊。。。08-05
  • ^
    书如其名,以二元结构梳理传播学的理论框架。过程研究发轫于香农-韦弗的传播模式,再述噪音和反馈的作用,个人觉得,这对传播学的意义还不如对电子系信号与系统的意义大。符号部分从索绪尔、巴特、斯特劳斯一路写来,比较了三者的差异,虽是粗浅的导论却意外地很准确,历史的视角极大地拓宽了传播学课堂上的批判学派一亩三分地。符号学派从文本与受众的互动角度解析意义如何被接受,阿尔都塞和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葛兰西的霸权理论却对这种方法造成挑战。基本忽略后现代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对理论造成的冲击。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让我认识到,理论在经验或结构的立场背景下可以与研究方法紧密相连,打破传播学本科教育的课程隔阂,相信对接下来的复习思路也有裨益。08-11
  • 陶陶四
    如果能在尼克布朗前面看到这本书 可能读麦茨的时候会好受一点04-02
  • 勺九
    费斯克设想的传播学框架仍然是一个颠扑不破的二元结构。但比拉扎斯菲尔德高级的地方体现在把批判学派升级为符号学派,由此将传播定义为意义生产流通,将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划分为宏观社会权力与微观日常生活两个方面,不再局限于法兰克福批判理论,而从结构主义的发轫开始梳理。对索绪尔与皮尔斯,索绪尔与巴特、斯特劳斯之语言符号观差异的阐释可谓深入浅出。费斯克认同符号学派从文本与受众的互动角度解析意义接受的研究方法,对文化体验深层结构的强调,将优先阅读与偏差解码提升到决定性的层次。但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即实践论对此构成挑战。再者,费斯克似乎有意不提后结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对意义不确定性的认识,这大概是因为传播学的二元结构与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难以适配吧。巴特二序列:明示意-能指/所指-形式/内容-隐含意/迷思。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