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雪莉·特克 Sherry Turkle 現居波士頓,麻省理工學院科技社會研究教授,MIT科技和自我創新計畫(Initiative on Technology and Self)創辦人兼主任,也是有執照的臨床心理學家。投身科技心理研究超過三十年,被凱文·凱利譽為科技界的佛洛伊德,著有《電腦革命:人工智慧所引發的人文省思》(The Second Self)、《虛擬化身─網路世代的身分認同》(Life on the Screen)(皆為遠流出版),以上兩書與《在一起孤獨: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卻讓我們害怕親密交流?》構成三部曲。她曾獲《女性》雜誌票選為年度女性,《君子》雜誌評選為改變國家「40歲以下的40人」之一,《紐約時報》、《科學美國人》和《連線》等都曾報導過她和她的研究成果,並獲邀CNN、CBS、NBC、ABC、BBC等眾多媒體嘉賓。
譯者 洪世民,六年級生,台大外文學系畢,曾任職棒球團翻譯、主編雙語教學雜誌,目前為專職譯者兼家庭主夫,譯作涵蓋各領域,包括《一件T恤的全球經濟之旅》、《觀察的力量》、《告別施捨——世界經濟簡史》、《如何獨處》、《城市的倒影——發現曼谷》等。

内容简介


你上一次接到家人朋友的電話是何時?

覺得朋友在臉書上與實際上的個性不一樣嗎?

網路帳號與發文是否不願意讓親朋好友知道?

我們天天透過各種方式聯絡感情,真正在一起時卻各自滑著手機相對無語。

科技給了我們從來沒有過的人際網絡,卻讓每個人更焦慮、更孤單。

這是因為資訊技術在給人們帶來溝通便利的同時,也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弱化。在幾乎每個家庭都有line群組、許多人會在臉書談公事的時代,人們每天傳簡訊、上社群網站、以打字的方式說了比以前更多的事情,但當需要講通電話、甚至面對面交談時,卻好像失去了相處的勇氣。

研究心理學三十年的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雪莉.特克,將網路文化的兩大趨勢在過去十五年中的新變化、新發展進行新的詮釋,當科技能以機器人建立親密關係,又透過網路讓朋友圈一下子拉近時,人們彷彿同時成為了社交達人與孤獨患者。要如何享受資訊技術帶來的便利、又能擺脫資訊剝奪的親密感?相信能在閱讀本書後,你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选选是只老河马
    在专训中唯一读到的书……(自己带的被没收了,凑巧去其他地方做勤务时拿到,拼了命速读掉)。(1)一本给朋友当谈资的读物,当然前提是你没什么读过,纯粹当话题引线。(2)科技产物的描述产文,里面提的一些科技产品和东西等等,都有些旧或过时,讨论的点也有一点,嗯嗯嗯,如果当作散文集,读一章,挺好的。(3)很讶异,我居然今年五月有标注这本书……没印象了这08-03
  • 牛奶配送员
    在《虚拟化身》里,Sherry Turkle对网络抱持着乐观看法:超越时空和身体外表限制的身份试验场。这本书里,她对机器人和网络进行偏保守的批判。不断线生活下的孤独感已不再是新鲜话题,而是每个上网的人会经历的感受,遗憾的是,多是举例描述和批评,鲜少看见建设性意见。不过现实和网络间的界限要依靠每个人自己探索,要时刻审视不同距离所带来的后果,进行调整。永远记得:我们有选择的权利、有不那么脆弱、继续进化的空间,我们也值得更好的事物05-16
  • FakeFake
    荒谬的是,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想到的也是划线分享给朋友、到豆瓣来打个分。我们真的丧失孤独的能力了,对吧?10-13
  • 没有呢称
    对后半部分关于社交网络和即时通讯软件的讨论比较赞同,而且部分观点也可以用来讨论疫情下online 做fieldwork的可能性。可惜当时还没有短视频的出现,很好奇Sherry的看法了。对于前半部分机器人的讨论,看得比较云里雾里,尤其现在还出现了ai。但当然了,无论如何,人与人之间能面对面接触、对话的时光是最宝贵的。09-04
  • 豆友183083016
    网络社交自我的不确定性与可能性11-25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