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伊塔洛•斯韦沃(Italo Svevo,1861—1928)本名埃托雷•施密茨(Ettore Schmitz),生于旧属奥匈帝国的的里雅斯特,父亲是德国犹太商人,母亲是意大利人。本名和笔名都反映了他的双重身份:Ettore是意大利文的赫克托耳,Schmitz则是常见的德国姓氏;Italo指“意大利的”,Svevo则指“施瓦本的”。他大器晚成,六十岁后才写出开创意大利心理小说先河的成名作《泽诺的意识》。詹姆斯•乔伊斯旅居的里雅斯特时曾短暂地当过他的英语老师,后来他们一直保持书信往来。斯韦沃把自费出版的《泽诺的意识》寄给身在巴黎的乔伊斯,乔伊斯读后盛赞不已,立刻在巴黎文艺圈广泛宣传,《尤利西斯》的创作也正受到此书的部分影响。但正当斯韦沃享誉文坛之时,生命却戛然而止——因一起车祸身亡;临终前,有人问他是否想要祈祷,他说:“既然一生都没有祈祷,最后一刻祈祷有何意义。”此外,斯韦沃还著有长篇小说《一生》《暮年》,短篇小说《好老头与美姑娘的故事》《一次成功的嘲弄》等。
译者简介:
黄文捷,1929年生,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2006年获全国资深翻译家称号。主要译著有:但丁《神曲》、皮兰德娄《格腊内拉的房子》、达里奥•福《不付钱!不付钱!》、莫拉维亚《魔鬼不能拯救世界》《偷看他人做爱者的漫游》、黛莱达《邪恶之路》、普拉托利尼《苦难情侣》、克罗齐《美学或艺术和语言哲学》等。

内容简介

“意大利普鲁斯特”斯韦沃成名作;

库切、乔伊斯、蒙塔莱力荐;

遗落的意识流经典。

◎ 编辑推荐

☆ 首次将精神分析运用到文学作品里的意大利心理小说,深刻影响乔伊斯《尤利西斯》的创作,库切、蒙塔莱等诺奖得主极力称赞,受到蒂姆•帕克斯、詹姆斯•伍德、格雷米约和拉尔博等欧美著名作家及评论家的广泛好评。

☆《泽诺的意识》是一部未老先衰但欲望不减的人的独白书,充斥惹人发笑的怪诞愚行和引人喟叹的自由幻想,满溢妙趣的悖论和矛盾:循环往复的最后一支烟、父亲的临终一掴、娶丑妻的滑稽闹剧、在妻子和情妇间周旋、对情敌的微妙情感……作者企图用幽默和欢乐让不适者在异化和病态的时代里透一口气。

☆ 意大利电视剧《卡拉马佐夫兄弟》《安娜•卡列尼娜》导演Bolchi同名电影改编自《泽诺的意识》。2002年,入选诺贝尔学院与瑞典读书会评选的「所有时代最佳百部书籍」。

◎ 内容简介

心理医生S为治疗主人公泽诺逼迫他写回忆录以此来对他使用精神分析的疗法,但泽诺突然中断的书写导致心理医生S的报复,即把他的手稿公之于世。回忆录里,泽诺认真而细致地同时又饱含痛苦和自嘲地进行了疯狂的独白和内省:可悲又可笑的戒烟努力(自认为抽烟是导致他偷窃、失眠、情欲高涨的关键诱因)、父亲之死(临终前,老人抬起手,立马落下,碰巧打在他的脸上)、娶马尔芬蒂家一个女儿的滑稽闹剧(当然最后他娶的是当初认为最丑的一个)、在妻子和情妇之间游刃有余的周旋(没想到情妇看到他的“妻子”后落荒而逃)、与朋友兼情敌的微妙情感……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泽诺•科西尼,的里雅斯特游手好闲的商人,五十七八岁,他讨人喜欢,疑心重、神经质、唯我,是一个喜欢反思、自私自利的人,是间歇性的伪君子、是真正的厌世之花。

◎ 名人推荐

《泽诺的意识》不只是把心理分析应用于一个虚构的人物,也不只是对心理分析的一次滑稽拷问,而且是秉承欧洲小说传统,对各种激情进行探索,包括贪婪、妒忌和吃醋这类较粗鄙的激情,而对各种激情,心理分析所能起到的引导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泽诺既想治愈又不想治愈的疾病,最终实际上是欧洲本身的世纪病,一场文明危机,而弗洛伊德理论和《泽诺的意识》都是对这场危机的反应。

——诺贝尔文学奖、布克奖得主 库切

《泽诺的意识》在喜剧的两根柱子之间移动,在道德惩罚和悲剧哀伤之间移动,在自大的温暖场面和自以为自由但实际上受囚禁的自我的可悲前景之间移动……它是现代郁滞和神经质内省的伟大喜剧。斯韦沃的反宗教性,像叔本华和汉姆生一样,特点恰在于它所拒绝的东西。某种意义上,斯韦沃代表了奥古斯丁式宗教的悲观人生观——痛苦的奥古斯丁写道,“我们必须得出结论,整个人类正在受惩罚”——和叔本华式美学的悲观生活观的逻辑融合。

——詹姆斯·伍德

这是关于心理治疗的开山之作,还是一部滑稽、欢闹的小说,因为它着手展示的是泽诺对于自己到底是谁的疑惑,还有向所有人解释自己这一完全疯狂的想法……整《泽诺的意识》试图表明的是:拥有和获得任何身份的阻碍和困难。

——毛姆文学奖、意大利卡尔维诺奖得主 蒂姆·帕克斯

描绘我们时代的复杂的精神失常症的诗章。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蒙塔莱

斯韦沃的作品和他的存在没有失掉爱和享受的能力,围绕空虚,围绕用斯芬克斯的微笑掩饰着的令人头昏目眩的缺乏,围绕日常的悲喜剧的违约,围绕生活的亏欠和空无,围绕智慧的徒劳无益转动着。

——(意)克劳迪奥·马格里斯

读者很快就会意识到,泽诺的独白记述了一个合理,夸张,轻微、但具有暗示性欺骗的过程,而这些都是为了让他自圆其说。换句话说,泽诺的故事类似于某种意识流,即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生活里制造的叙事感,我们都会不断调整流的温度以保持舒适……斯韦沃被置于乔伊斯、托马斯·曼、罗伯特•穆齐尔和卡夫卡这些二十世纪作家之间,但比他们都要逗趣。这些日常逃避和突发事件的歪斜书写很迷人,证明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使人恼火的个性在文字里会狡猾得变得讨人喜欢。

——James Mustich《死前必读的100《泽诺的意识》》

你大可以拿出你自己的现代文学地图,把斯韦沃的名字标示上去,因为斯韦沃与《泽诺的意识》肯定会出现在别人的地图上。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英国小说家、剧作家及评论家班奈特(Arnold Bennett)

◎ 媒体推荐

也许乔伊斯最大的成就,不是《尤利西斯》,而是发现了斯韦沃。

——《英国每日电讯报》

斯韦沃把生命视为大自然对我们开的一个玩笑,他的小说不但揶揄了这个玩笑,也让我们这些受害者一起开怀大笑。

——《纽约时报》

一部杰作,一本用朦胧、笑声和恐怖来丰富人类真理的小说,一本首次出版时便引人注目的书——这种引人注目甚至持续到现在,以及一本哪哪儿都好的书-包括它的原创性-就像生活本身一样。

——美国新锐女作家克莱尔·梅苏德,《新共和》

现代出版的一则重大事件。我第一次相信,我们得到了斯韦沃大师最后一部伟大小说真实的锡色暗调。

——琼·阿克塞拉,《纽约客》

二十世纪不可或缺的小说之一……这是一本革命性的书,可以说是(实际上很有可能是)所有意大利小说中最好的一本。

—— 《柯克斯书评》

二十世纪伟大的漫画小说之一……斯韦沃也许是意大利最重要的现代主义小说家。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被忽视的杰作。这部小说九十六岁,却感觉完全是现代的。

——《波士顿环球报》

一个庆祝的理由……如果您从未阅读过斯韦沃,请尽快阅读。他是美丽而重要的。

——《新政治家》

热闹……毫不费力的创造力和惊人的先见之明……

——《大西洋月刊》

令人振奋的、完全原创的小说。

——英国评论家P.N. Furbank,《文学评论》


伊塔洛•斯韦沃(Italo Svevo,1861—1928)本名埃托雷•施密茨(Ettore Schmitz),生于旧属奥匈帝国的的里雅斯特,父亲是德国犹太商人,母亲是意大利人。本名和笔名都反映了他的双重身份:Ettore是意大利文的赫克托耳,Schmitz则是常见的德国姓氏;Italo指“意大利的”,Svevo则指“施瓦本的”。他大器晚成,六十岁后才写出开创意大利心理小说先河的成名作《泽诺的意识》。詹姆斯•乔伊斯旅居的里雅斯特时曾短暂地当过他的英语老师,后来他们一直保持书信往来。斯韦沃把自费出版的《泽诺的意识》寄给身在巴黎的乔伊斯,乔伊斯读后盛赞不已,立刻在巴黎文艺圈广泛宣传,《尤利西斯》的创作也正受到《泽诺的意识》的部分影响。但正当斯韦沃享誉文坛之时,生命却戛然而止——因一起车祸身亡;临终前,有人问他是否想要祈祷,他说:“既然一生都没有祈祷,最后一刻祈祷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云也退
    犹豫者在思考自己的犹豫时还是十分果断的,但把每一寸动机都放到理智的放大镜下来反省又是多么滑稽。格林的《问题的核心》,杜拉斯的《堤坝》,怀特的《沃斯》,以及这本,都是给我强烈代入感的小说,那种日常的硬撑太真实。斯考比、泽诺、沃斯乃至杜拉斯的母亲,都需要太多东西来应对个人的全线崩溃了。06-05
  • 宝木笑
    斯韦沃笔下的泽诺在一种特殊性之外却给我们最大的熟悉感,他的荒诞是一种等待戈多式的形式荒诞,却最终实现了“向前半步”的那种难得的适度。比如,戒烟本身是我们熟悉的,但如泽诺般将其进行了如此复杂的意义附加,则“向前了半步”。这种熟悉感是意识流小说最为犀利的武器,我们被完全代入到一种意识的解剖。斯韦沃的文字给我很奇怪的感觉,细腻之处有些像《追忆》,但内里那种劲道的咬头又有些《尤利西斯》的感觉,总体上的文本构思和技法却很有些伍尔夫《墙上的斑点》的味道,伍尔夫是以一个支点为轴心向四周辐射,而斯韦沃则是将精神分析本身作为一个点慢慢散开。也许,意识流小说的好看,正在于这种杂糅,多种味觉混合,将意识飘向想象的远方,就仿佛是一杯特基拉日出,味道在龙舌兰、橙汁和石榴糖浆的搭配,魅力却在你神思万里的墨西哥荒原。07-01
  • 后浪
    “也许乔伊斯最大的成就,不是《尤利西斯》,而是发现了斯韦沃。”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库切、蒙塔莱推荐的经典——《泽诺的意识》。06-11
  • momo
    “这精神患疾,犹如潜伏的猛兽,时不时地以各种方式跳将出来,向他发动侵袭。其实,这疾病不过是他假想的,而且,显然是并不可怕的,然而它又是现实存在的和具体的,因为它主宰着泽诺的一生。”05-31
  • 吓我小狐仙
    如果一听到一种与你相左的意见就发怒,这表明,你已经下意识地感觉到你那种看法没有充分理由。如果某个人硬要说二加二等于五,你只会感到怜悯而不是愤怒。09-08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