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二战以后,民族主义成为从印度次大陆到拉丁美洲及非洲的“第三世界国家”对抗西方帝国主义的强烈表达。《在理论内部》作者反对“第三世界”文化和文学的同质性倾向,提出了对“殖民话语”和“后殖民话语”的理论陈述,这部理论批评著作揭露了当代占统治地位的文化批评老生常谈中的欺骗性。《在理论内部》梳理了詹明信、赛义德和“庶民研究”等理论,《在理论内部》同样精彩地分析了印度文学,以及“第三世界”的词源,以及所谓“殖民话语理论”在知识分子圈子中出现的各种条件。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张茶客
    这个世界是多元的,不是只有三个世界,也不是只有中国和美国。欧洲承担着避免世界变糟的责任,但亚非拉才有让世界更好的潜能(好像又重复了毛派的三个世界?)。同时这本书也提醒我们英美港台的后殖民议题离我们有多远,这不是中国例外论,正如作者揭示的那样,它可能本来就是无效的。07-23
  • 艾吉奥
    内有几处校对失误。 虽然译者觉得作者第三章对詹姆逊的批判比较有影响力,但我认为作者第八章对三个世界理论的分析更精彩,也更有实战指向作用。01-29
  • suzumiya
    最犀利的果然是针对“第三世界文学”的一种文学社会学式分析,有点拉图尔的感觉。移民式写作,六七十年代激进氛围的残留,后发国家中产阶级学生的留学与“对抗性”,共同造就了萨义德式的拼贴化后结构主义,对民族主义和一种“第三世界”的辩护,却基本上置第三世界国家的诸如ysl原旨主义等苦难于不顾,将欧洲的殖民强调为一切罪恶的源泉,忽视了全球政治经济分析与在地的阶级分析,只是用六七十年代解放战争的遗产的光环,站在文化民族主义的立场上为自己的激进性背书罢了。借用阿罕默德的方法,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所谓new left因为“发现第三世界”而产生,“再解读”引入的如詹明信式民族寓言批评等诸种理论成为其思想资源,而却置根本性的阶级分析与马克思主义于不顾,最后走向甘刘式的超克论,并被new era所收编,实属必然。12-08
  • 戈达肥肥
    太重要的文本,直接扬了后现代华章骈文的骨灰。07-13
  • 易无
    本书最值得学习的地方是中文序言和导论的界定性立场、限定性视野和基于阶级力量–社会政治团体的实践情况议论某种通泛化概念的手法。作者不耽溺于理论话语的蜿蜒缠绕盘根错节,避免了在宏观视野上出现恩格斯被广为批评的“经济决定论”与微观尺度的错位的窘迫。04-26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