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25-1941.3.28) 是一位英国女作家和女权主义者。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伍尔夫是伦敦文学批评家)去世之后,她和瓦内萨迁居到了布卢姆斯伯里(BloomsBury)。

内容简介

《到灯塔去》描写一次大战后拉姆齐教授一家和几个亲密朋友在苏格兰某岛屿上度假的一段生活。作者企图在这部情节非常简单的小说中探讨人生的意义和自我的本质,指出自我有可能逃脱流逝不息的时间的魔掌并不顾死亡的威胁而长存不朽。灯塔塔尖的闪光即象征拉姆齐之人的灵魂之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游牧人·芳汀
    她想到了生活是如何由彼此相邻而各自独立的小事组合而成,凝聚为一个完整的、起伏的波涛,而人就随着这波涛翻腾起伏,一下子冲刷到海滩上。魂牵灯塔之光,梦萦故人旧梦。03-23
  • Adiósardour
    小说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就像是从线性时间的长河中截取的两个横截面。第一部分描写的是某一天的下午和黄昏,而第三部分描写的 是航行的那天从早上到中午抵达灯塔的情景。强调时间意识,因为只有通过时间意识,我们才能把握同一个对象和经验的不同层次,把这些东西看作是属于同一个对象的。只有通过时间意识,一个人对某个对象的种种印象之流才能在经验之中被统一起来。伍尔芙在该小说的时间安排上是出于同一种目的。相对于第一二部分来说,第三部分是未来,第一二部分则是过去,而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在其本身的角度来说又是现在。伍尔芙正是通过对线性时间整体把握中时间的断裂,从不同的时间角度展示出对象的不同的意识层次,从而建构她统一的女性主义观念。12-20
  • 马自挂
    刚开始时觉得无趣,越往后越发觉其神奇。02-18
  • 可爱小花猪
    我只想说瞿世镜把英国小说翻得像法国小说。原谅耐心如此好的我没读完。第一次觉得序言比正文好看(微笑。04-07
  • Ds
    其实没讲什么,整篇文字都如同忽长忽短的远在天际的灯塔光一般,是弥漫的,碎粒化的。那在整篇小说都“不过”讲的是到灯塔去这件不足挂齿的孩童约定的时候,为何伍尔芙此作获赞颇多。还是因其风格(手法)太过独特。第一部分就开始打破同质的、空洞的时间(本雅明),利用不同人的意识活动营造出絮语纷纷的景象,可能要到灯塔去的前一个下午在视角切换中开始拼接乃至层叠,足足增加了不止两三倍的时间长度和厚度,使其成为无比漫长的下午,实在了得;第二部分出现了对人的忽视和对景的重视,空镜头般的描写让人如亲临其境,适合搭配月光奏鸣曲闭目沉思,而人却屈居于括弧中,其命运被匆匆插入成为景的点缀,着实让人惊奇;第三部分便承接了前拉姆齐夫人和莉丽于水彩画部分,在意识流中划上句号,完成最后的幻象。隐约也透着后结构主义风格。02-0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