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德国著名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内容简介

《面向思的事情》收录了海德格尔晚年的三个演讲稿和一次讨论班的纪录稿。篇幅虽小,但属于后期海德格尔的最重要著作之一。《面向思的事情》初版于1969年,现被辑为海德格尔全集第14卷。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德国著名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Clannad
    时间与存在的两篇基本是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基本观点,海氏摒弃了《存在与时间》当中的基础存在论的说法,认为对此在生存的分析和整本书所要探讨的“存在”仍然不是最原始的给出,但这种对原始存在的遮蔽也却是存在之天命。关于哲学的终结这篇文章,给人印象令人深刻的应该还是海德格尔说形而上学完成了,而非结束了。形而上学的思维从古希腊到现代,在现代技术中完成了自身,表象(vor-stellen)在现代成了统治性的力量,甚至不是欧洲民族的事情,随着形而上学完成,全球都遭遇了欧洲民族所经历的事情,这点可以从《在通向语言的途中》里与海德格尔对话的日本学者那里看出。07-28
  • kapy83
    页数少又耐看,算是海德格尔比较容易看懂的一本08-04
  • 皓月
    从“存在与时间”到“时间与存在”,以此后的内在方式批评早期的此在的思路,但是并不是一种反对原来思想,而是一种发展,思想的发展,面向思想本有,把基础性存在的基础性又展现出来。从形而上学的存在者到不同形式下的存在再到本有。思永远在路上。04-16
  • thata
    存在不是时间,时间也不能证明存在。04-17
  • 非虛構
    #購於三聯韜奮# 在人對世界的最初體驗中,錘子是一種人用來打的工具。通過錘打活動錘子被揭示為一種器具或工具。在這個經驗層次上,知和行或理解和行動處於不可分離的統一中。行已經是知的一種形式,知又滲透於行動中。當然,人可以通過抽象掉這種工具價值從而把他的周圍世界以及他的錘子定義為一種物理客體。如果一把錘子僅僅成為一種客體或物,我們就只能把它說成與「在手中」的存在相對的「在手邊」的存在。處於「在手邊」模式中的錘子就成為一種理論的、科學意義上的客體,並用諸如重量、成分、體積和形狀等,使之成為一個物質實體的術語對它做出定義。如果我們說錘子作為工具是重的,我們是指當我們用它錘打時較為困難。如果我們說錘子作為客體是重的,我們是指它具有如此科學地定義的重量。因此,「在手中」的模式就是人的存在的基本模式。06-14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