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传说是天帝藏书的地方
首页
读书
小说文学
面向思的事情
举报
书名
面向思的事情
作者
马丁·海德格尔
格式
PDF
ISBN书号
9787100100151
出版年
2014-5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页数
154
定价
40
装帧
精装
豆瓣评论
洛如默
有些书需要重读且一再重读,重读才能见其伟大。
07-13
hic et nunc
《哲学的终结和思想的任务》一篇,新思想的任务仅仅在于唤起人们对于可能性的期待,而不至于沉沦于技术时代之中。新的思想仍然要求对于整个哲学历史回溯性的考察,因为,假若有这样一项新思想,那么在哲学的最初开端和最终终结这段漫长的历史之中我们能够从中发现端倪。哲学愈是张扬自己,隐匿的思想就愈是消隐自身。哲学无法完全铸造和操作它,因而我们能够在哲学有所争执的事情之中发现隐匿者的踪迹。海德格尔,乃是下一个群星闪耀时的前奏。
07-25
Nujabes
读完挺不容易的,回头得写一份笔记
12-29
槿.
转向型作品,比较有趣的是把黑格尔和胡塞尔等量齐观,没想到自己的想法在海翁这呼应了一下,感觉海德格尔像两个人奇怪的杂糅。
12-28
別畫秋山
只读了第一编。《时间与存在》是对《存在与时间》到后来本有之道说的思想的运动和转变。“存在”与“时间”在二者互证之矛盾下都不存在了,从而将二者过渡到“它给出”,这个“它”被解释为本有。海德格尔通过时间端呈性质的判定,得出人被居有带入其本己因素之中,使之成为内立于本真时间中而能觉知存在的人。如此被居有之际,人就归属于本有。归本使得本有并不是我们的对立面,我们就本有而说本有,本有既不存在也没有。这种对本真时间的思考深入存在的本己因素,不顾及存在与存在者的关系。即是将形而上学悬搁,单纯从它出发来道说它。
03-30
becharing
重点看了“我的现象学之路”这篇文章:与其将现象学看作一个学派,不如将其看作是“可能性”,可能性高于现实性。
06-19
董斜川
第一本海德格尔。真正有价值的(尤其对我来说)只有前两篇演讲(中的若干段落),比较惊喜的是在其中发现了一个不太起眼的边注:「时代性的东西并不是合时宜的东西而是对时代来说不合时宜的东西。」算是补足了尼采——海德格尔——罗兰·巴特——阿甘本的“同时代人”概念谱系。全书印象最深的一句,是出现在一处附录中的荷尔德林的美妙至极的诗句:「……所有人都注定有自己的命运,每个人走向和到达他能到达的地方。」——荷尔德林《面包和美酒》第三段我的命运(或者用海的话说,存在之天命)将带领我走向何方?
07-28
dull bull
柏格森和梅洛庞蒂的既视感。p15解构,澄明,无蔽——自身遮蔽之澄明,本有,端呈,哲学的事情,思想的事情。阴影梅洛庞蒂。本真的时间是四维的。并非每一种在场都必然是当前的。p20在场状态意味着:关涉人、通达人、被端呈于人的永远栖留。p94因此,思想也许终有一天将无畏于这样一个问题:澄明即自由的敞开域究竟是不是那种东西,在这种东西中,纯粹的空间和绽出的时间以及一切在时空中的在场者和不在场者才具有了聚集一切和庇护一切的位置。p100注三p104因为未曾受过教育就是不能分辨何处必需寻求证明,何处不需要寻求证明。p138认识仅构成真理的展开和居有的一种方式而已。p143相反,需要思量的是,人们不能通过读书来学习现象学,而只能在对话中学习现象学。而且,也许悲剧性的事体是:这种对话中断了。
04-23
非虛構
#購於三聯韜奮# 在人對世界的最初體驗中,錘子是一種人用來打的工具。通過錘打活動錘子被揭示為一種器具或工具。在這個經驗層次上,知和行或理解和行動處於不可分離的統一中。行已經是知的一種形式,知又滲透於行動中。當然,人可以通過抽象掉這種工具價值從而把他的周圍世界以及他的錘子定義為一種物理客體。如果一把錘子僅僅成為一種客體或物,我們就只能把它說成與「在手中」的存在相對的「在手邊」的存在。處於「在手邊」模式中的錘子就成為一種理論的、科學意義上的客體,並用諸如重量、成分、體積和形狀等,使之成為一個物質實體的術語對它做出定義。如果我們說錘子作為工具是重的,我們是指當我們用它錘打時較為困難。如果我們說錘子作為客體是重的,我們是指它具有如此科學地定義的重量。因此,「在手中」的模式就是人的存在的基本模式。
06-14
thata
存在不是时间,时间也不能证明存在。
04-17
皓月
从“存在与时间”到“时间与存在”,以此后的内在方式批评早期的此在的思路,但是并不是一种反对原来思想,而是一种发展,思想的发展,面向思想本有,把基础性存在的基础性又展现出来。从形而上学的存在者到不同形式下的存在再到本有。思永远在路上。
04-16
kapy83
页数少又耐看,算是海德格尔比较容易看懂的一本
08-04
Clannad
时间与存在的两篇基本是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基本观点,海氏摒弃了《存在与时间》当中的基础存在论的说法,认为对此在生存的分析和整本书所要探讨的“存在”仍然不是最原始的给出,但这种对原始存在的遮蔽也却是存在之天命。关于哲学的终结这篇文章,给人印象令人深刻的应该还是海德格尔说形而上学完成了,而非结束了。形而上学的思维从古希腊到现代,在现代技术中完成了自身,表象(vor-stellen)在现代成了统治性的力量,甚至不是欧洲民族的事情,随着形而上学完成,全球都遭遇了欧洲民族所经历的事情,这点可以从《在通向语言的途中》里与海德格尔对话的日本学者那里看出。
07-28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