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彼得・盖伊(1923—2015),美国文化史家,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得者。德裔犹太人,耶鲁大学斯特林荣休教授,曾任纽约公共图书馆学者与作家中心主任。

内容简介

萌发于19世纪中期的现代主义余韵未消,当年的文化先锋们仍深刻影响着我们今日的文化生活。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宫默默
    打分过高,没什么意思。列了点名字,说了点八卦。再补充点,这么本书,给人的启发,还不如苏桑 桑塔格在《论摄影》中的一句话:真正的现代主义并非严厉,而是一种充满垃圾的丰盛。08-03
  • 独自退场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有些浪费这么好的装帧和纸张。盖伊以最不现代主义的方式撰写了一部现代主义史,他一个旁观者,确切地说是一个历史学家,一个回溯者。问题是,那个被称之为现代主义的东西已经彻底沦为历史了吗?以至于在历史学的全景式论述中,除了一堆大多已经知悉的素材和故事的集合,再也说不出哪怕一点新的东西?但又不能说他没有任何偏见而只是基础的展示,比如对犹太人的(过度?)关注,又比如宣称现代主义仰赖的不是哲学而是心理学,从而得以将弗洛伊德视作现代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基石。将对内心的关注列为现代主义的特质之一也不是不行,但很容易狭隘化。异端则被视为另一特质,因为他不区分先锋派的现代主义,当然也有足够的理由,但不区分最大的问题是导致最后宣布现代主义已死,现代主义只是一个时期,当然会过去,但先锋和反叛却不会。01-09
  • 今天的革命者就是明天的经典大师05-01
  • Peter Cat
    说现代主义有两个首都:巴黎和维也纳,确实是不为过的。但对于我这个巴黎视角读者,本书作者日耳曼母语的背景是否有偏颇暂且不论,但巴黎部分多少是失之疏略。不过对于大陆,可能正好弥补了大家了解相对少的维也纳部分。作为概论,本书能把各类艺术都汇集在内,还是很了不起。11-08
  • 安提戈涅
    唉,请Peter Gay不要再执迷于这种又厚又水的大部头了,对现代主义所谓“全景式的解读”显得如此业余和机械。没有一个灵魂般的核心观念提纲掣领,只是用教科书式的笔法分绘画、文学、建筑、音乐等几方面的现代主义成就,点缀一点陈旧的评断和无聊的八卦。有一些观点甚至是武断和可疑的,比如对现代主义者“自恋式”心理状态的描绘,这并不具有个殊性,也并不能标识出现代主义的特点,从十八世纪的浪漫主义开始,思维向内转的过程已经开始了,重要的是描绘出为什么“向内转”,盖伊始终没有抓住核心的问题:人类认识论与理解论在近代的巨大变化。对中产阶级的辩护倒是一以贯之的,《感官的教育》里他试图通过揭露维多利亚时期妇女的性爱日记来推翻人们对于中产阶级性压抑的传统认识,本书中则暗戳戳地表示,攻击中产阶级的福楼拜等人是在胡扯。02-2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