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康拉德·H. 雅劳施(Konrad H. Jarausch),美籍德裔德国的文化民主化。已出版专著或编著五十余本,其中《走出灰烬》获2016年欧洲学院布罗尼斯瓦夫·盖雷梅克奖、美国出版协会欧洲与世界历史专业与学术杰出出版奖提名。

内容简介

理想国译丛 54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frozenmoon
    既有俯瞰全局的宏观视角,又让人听见无数种细微的个人口音。这一群人到底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有这样的经历啊?以前,我拼命寻求一种理性的答案,那种起承转合的关联,那种时间深处的根由,但现在看得多了,却越来越觉得一切邪恶、癫狂的上演与重复没有理由,如果说神是个小说家,他可能随手写下这一段时就莫名怀着愤怒、恨意和恶毒的恶作剧心态,就像我们写下一个丧尸故事,让谁死让谁生都很随机。这书中的人先陷入右边,又堕入左边,被右手捏成粉末又被左手攥成的铁拳砸成肉泥,这两边势不两立却几乎同构。人类能变得聪明吗?能接受教训吗?我很怀疑。为什么他们最终能冲破铜墙铁壁?能走出泥泞?或许也只是神明眉一皱头一点。可有的地方神明昏睡,不向人间望一眼。02-09
  • 扭腰客
    大多数反思德国法西斯的著作,都是从希特勒和其领导纳粹党来出发,远点的会追溯到德国政体及一战遗留,对犹太人在宗教、世俗上遭受多民族、大范围排斥的现象则关注不够。而大部分德国人也丝毫没意识到,正是千万普通人的敌意,质变成世纪大屠杀。02-14
  • 欢乐分裂
    聚焦出生于20世纪20世代的群体,描述承自第二帝国“美好旧日”遗产、安享工业化带来的城市改革和现代福利、同时也感受到祖辈威权施与的压制,在大萧条中日益激进,出于阶级/宗教分化选择意识形态立场,接受美化战争/尚武气概的宣传,及至战败后导致政治迷失而造成心理困境、冷战中再次站队、为寻求新的道德支柱回归宗教或将美国视为典范、批判公共领域的建立,直至柏林墙倒塌。爬梳/解构大量自传叙事,这种半公共记忆带有强烈的主观选择性,因回忆者的逃避而进行无意识地篡改、说服到改写成符合既定价值的版本,即使“认识到曾忠于邪恶,被一个巨大谎言俘虏”,即使普通人未幸免于帮凶,即使不无真诚忏悔,但几乎无人承认参与清洗灭绝,“这种记忆遵循由社会重述、文化反思和政治讨论所构建的集体脚本。”02-16
  • 把噗
    “今天,德国成了稳定的孤岛和自由主义的最后希望。”03-02
  • 祝羽捷
    这本太好看了。为了重述个人命运——“内涵大于单独个体,但又小于整个社会的集体传记”,作者特意圈定了魏玛时期出生的人,他们的祖父母经历了帝国,父母经历了一战,他们经历了黄金童年、萧条、极端主义、暴力、战争、政权更迭,面临着意识形态的选择,各种因素促使不少人选择成为作恶者,后沦为受害者,在20世纪的后半叶平和中又重建生活。这本书里能看到很多历史学家忽略的真相,第五章《女性的挣扎》揭发了纳粹的厌女,但也看到一些拥护纳粹独裁的女性故事。回忆这个行为是艰难的,这本书也辩证地看待了对记忆重建和口述历史。01-19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