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申丹,北大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叙事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等,在北美、欧洲以及国内CSSCI源刊发表论文100多篇。

内容简介

《叙事、文体与潜文本》分上下两篇。上篇为理论探讨,梳理叙事学和文体学之间既相异又互补的复杂关系,揭示叙事学核心概念和分析模式的实质性内涵,廓清涉及的不同分类与研究视角,为文本分析做出铕垫。下篇为《叙事、文体与潜文本》重点,聚焦于作品阐释,选择有代表性的英美经典短篇小说(美国短篇为主)进行文内、文外、文间的“整体细读”,挖掘其中的潜藏文本或深层意义。本研究具有国际前沿性,针对国际学术界的相关探讨,纠正和澄清了一些理论上的误解和混乱,对文本做出了富有新意的重新解读,阐释方法也具重要参考价值。

申丹,北大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叙事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等,在北美、欧洲以及国内CSSCI源刊发表论文100多篇。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祝馀
    小说叙事学,看具体的批评实践比起单看理论著作容易理解多了。03-26
  • 生生
    叙述视角这一章,虽然区分的得很精彩,然而完全是机械论式的冷冰冰区分,我老想问,然后呢?这样分目的何在呢?这种研究已经脱离了文学,成为机器人了。作家下笔是随意的,会出现叙述学意义上的错误,然而正是这些在严苛的形式主义者眼里无法容忍的细节,才是文学本身。12-30
  • 卡塔西斯
    贵在文献梳理。论文需要着重读了「叙事视角」一章。07-08
  • 半尺
    申丹写的书很好懂,非常有条理。但总感觉差那么点意思,和读教材的感觉有点像。我暂时没搞清楚是因为她把问题抹消了还是叙事学本身的局限?05-16
  • 西米
    中国学者对西方理论的逻辑性解读让人浑身轻松舒适,比起西方本土理论更能抓住并补偿阅读者的薄弱点——迈出80年代的政治批评后扑面而来的各种叙事学术语,中国学者对它们历史性意义的改变和增生和共时性的词汇概念的交叉和混淆。单是文体和叙事两种概念的区别就足以让学生迈向的更深一层,现代学术界不得不跟进最新研究,语言意义变化太快,上世纪被赋予的意义早已变质。但在后半部分的实操没看到叙事理论的宏大可能性,也许是申老师对“泛叙事学”还未深入研究。期待。01-2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