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也斯,本名梁秉钧,广东新会人,现居于香港,任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讲座教授。也斯祖籍广东新会,1949年到香港,四岁丧父。20岁开始专栏写作,70年代参与编辑《中国学生周报》。也斯在香港浸会大学外文系毕业后,曾任职报社和当中学教师,1978年赴美攻读研究生,1984年获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比较文学博士学位。学有所成后,也斯长期任教于香港大学英文及比较文学系,现任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讲座教授,任教文学与电影、比较文学、香港文学、现代文学批评、中文文学创作等科目。也斯在诗歌、散文、小说、文学评论、文化研究等方面均有优良成绩。曾获《大拇指》诗奖及“艺盟”香港作家年奖。诗集《半途──梁秉钧诗选》曾获中文文学双年奖。著有散文集《神话午餐》、《山水人物》,诗集《雷声与蝉鸣》、《游离的诗》、《博物馆》、《衣想》,小说集《岛与大陆》、《剪纸》、《记忆的城市.虚构的城市》,摄电视系列剧《也斯的香港》等。也斯主要以中文创作,但其英文文章亦散见于香港的《瞄》杂志。“也斯”为两个无意义字的组合。据他表示,过往人们使用的笔名本身,常带有一定意思,令人未看作品时就已对作者有一种感觉。于是也斯希望能突破这一点,使用本身没有什么意思的字作笔名。于是选了文言句中常见的两个虚词作笔名。

内容简介

《也斯看香港》是也斯眼中的香港,将他看到的香港和心中的香港呈现给读者,有别于一些介绍香港的书籍,也斯的文字和照片都比较“现代”,他着重描写香港这个国际大都会的“多元”和不同凡响,在书中他注意的是香港一些典型或不典型的人物和地方,以独特的角度传达时间的过往和城市的演

也斯,本名梁秉钧,广东新会人,现居于香港,任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讲座教授。

也斯祖籍广东新会,1949年到香港,四岁丧父。20岁开始专栏写作,70年代参与编辑《中国学生周报》。

也斯在香港浸会大学外文系毕业后,曾任职报社和当中学教师,1978年赴美攻读研究生,1984年获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比较文学博士学位。

学有所成后,也斯长期任教于香港大学英文及比较文学系,现任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讲座教授,任教文学与电影、比较文学、香港文学、现代文学批评、中文文学创作等科目。

也斯在诗歌、散文、小说、文学评论、文化研究等方面均有优良成绩。曾获《大拇指》诗奖及“艺盟”香港作家年奖。诗集《半途──梁秉钧诗选》曾获中文文学双年奖。著有散文集《神话午餐》、《山水人物》,诗集《雷声与蝉鸣》、《游离的诗》、《博物馆》、《衣想》,小说集《岛与大陆》、《剪纸》、《记...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熊柴大略
    有的书本身在提出创见,有的书导引读者去找到提出创见、创造框架的人,也斯这本书就是后者。《在地下车读诗》、《嗜同尝异》二文极好,里面有一段话叫“你一定以为,英诗就是一些陌生、遥远,毫无关联又必须苦苦背诵的东西?纠缠在过去中六的考试课程、种种关于诗体和节拍和押韵的规则、读音和生字中,只有朦朦胧胧的了解、老师抄下的模范答案。本来有生命的英诗,不是很容易变也变成资料?变成生硬的,破碎的,与现实无关的东西?”(22)最后一个部分从张爱玲写到刘以鬯为深入了解香港文艺指明了一个道路。也斯写人,比如君特格拉斯那篇可以作为写人物报道的范本,从此处看得文学与商业文化之间的融合。08-22
  • 向三峡
    非主流香港p.s.铜版纸显得书厚。11-07
  • Joseph.C
    多篇文章看得云里雾里,不知是骂港英政府还是骂某党,抑或其他?脱离历史语境,这些文章都不好懂。09-26
  • 也斯眼中的香港,又何嘗不在你我眼中。尤愛吉奧島那篇,下次去一定要走走。03-22
  • 苏木
    虽是闲杂文章,好处在不同时代、风貌的文字聚合,提供了跨时代、跨潮流、去权威、去中心的参照系。素喜香港70年代的作家作品,本书里收录也斯写于1977年的《生活在马路上的人们》,那种文字表达方式及深藏的人文关怀,如此70(年代)风,真是可爱可敬;还有写叶辉的《从瓮中长大的树》,由人及己,有自豪、自省、自立、自信,也真是可爱可敬。抄来一段:叶辉向我们证明了,就是在香港这样允满限制的地方长大,靠着在香港找到的书本、看到的艺术,一个人也可以自学成为一个不必在任何人面前感到惭愧的人,可以不卑不亢,明白事理,头脑开放,明智地面对新思潮,批评四周不合理的现象,既有温情和谅解,又是一位直言的诤友。确是从瓮中生长出来成为一株直立的树了。09-09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