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小塞缪尔·Y. 埃杰顿(Samuel Y. Edgerton,Jr.,1926— ),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曾执教于波士顿大学多年,现为威廉姆斯学院美术史荣休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尤其专注于美术与科学关系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图画与惩罚: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与刑事诉讼》《文艺复兴时期线性透视的重新发现》等。杨贤宗,1969年出生,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史博士,曾在英国伦敦大学瓦尔堡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教于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主要著作有《西方学者文艺复兴研究三论》《建筑与象征》《西方美术史学史与方法论研究前沿》,译作有《画家生涯》《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意识》等。张茜,1989年出生,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硕士,现就职于湖北美术馆,三级美术师。曾在《世界美术》《天津美术学院学报》《湖北美术学院学报》和《美术文献》等刊物发表专业论文多篇。

内容简介

《乔托的几何学遗产》是小塞缪尔·Y. 埃杰顿教授在美术史领域多年研究的成果,探讨了西方发端于17世纪伽利略的“科学革命”与距之300年前由乔托开启的文艺复兴“艺术革命”之间的传承关系,揭示了文艺复兴时期绘画、雕塑和建筑在“现代科学”中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

作者认为,早在莱奥纳尔多之前,不知名的“工匠-工程师”塔科拉和马丁尼已构想出一种描述性几何图语言,而文艺复兴重现自然的艺术方法则有助于发展伽利略、哈维以及笛卡尔的科学想象力,因此熟悉以透视和明暗法描绘图像的伽利略才会即刻判断出他通过望远镜观察到的月球光暗领域为山峰和陨石坑。他强调,西方在观看方式上的独特成就是现代科学兴盛的前提。同时,他还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科学和美术与明代中国相比较,认为当时的中国对“现实”的认知受制于另一套艺术体系。

《乔托的几何学遗产》包含了近150张丰富生动的精美插图,相信会受到美术史家、科学史家以及其他对文化史有兴趣者的喜爱。

小塞缪尔·Y. 埃杰顿(Samuel Y. Edgerton,Jr.,1926— ),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曾执教于波士顿大学多年,现为威廉姆斯学院美术史荣休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尤其专注于美术与科学关系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图画与惩罚: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与刑事诉讼》《文艺复兴时期线性透视的重新发现》等。

杨贤宗,1969年出生,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史博士,曾在英国伦敦大学瓦尔堡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教于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主要著作有《西方学者文艺复兴研究三论》《建筑与象征》《西方美术史学史与方法论研究前沿》,译作有《画家生涯》《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意识》等。

张茜,1989年出生,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硕士,现就职于湖北美术馆,三级美术师。曾在《世界美术》《天津美术学院学报》《湖北美术学院学报》和《美术文献》等刊物发表专业论文多篇。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nëdm
    感觉论述比较零碎,形而上学和思想史背景薄弱,并没有凭借大量论据展现出透视与科学革命的深层联系,只是在对图像进行分析后草草说一句“表现了...的几何化”。一些地方零星的引用和评论显得十分草率,怀疑还有讹误。伽利略那章算是提供了一个比较有趣的视角。其实科学和艺术的互动应该是可以大写特写的,而且能搞出出很多漂亮的东西,太可惜了...翻译也很一般,读起来够呛。但也算开拓了一定的视野吧。07-21
  • malingcat
    美术史教授“越界”到科技史研究,现在看似“越界”,而在文艺复兴时期,不算。伽利略因为懂得透视法,才会判断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月球“斑点”实为何物,又因为懂得明暗法,才会以水彩绘制月球图像。他与乔托是佛罗伦萨同乡,熟悉图像语言。本书强调欧洲文艺复兴美术的几何透视法与明暗对照传统对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极端重要作用,当时,人们根据欧几里得立体几何原则试图复制人类眼睛所感知的东西,遗留给现代科学的两件最重要的工具——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基于同样的原理发明的。“透视”这个“上帝视野”在宗教上正确、在美术与科学上也正确。《16世纪印刷的技术书籍中的图像与文字》给我很大启发;关于科学与神学的部分《无限与视角》一书更好;从一开始就提出的“李约瑟问题”,落笔为最后一章《几何学与远东地区的耶稣会士》,不无傲慢与偏见。10-08
  • 小p
    写得不行,翻译也不行。关于这个题材,《无限与视角》一书写得好太多了。11-09
  • sanbilly
    “文艺复兴”中的透视法(数学化+试验+有用性)实在太重要了!一环扣一环,不然很难从理解之后航海时代/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世界近代史课程应该要将文艺复兴扩大为文艺与科学的复兴,引入“艺术家-工程师”,不能简单地像报菜单一样,就把这些“艺术家”及其作品念一下就完了。10-21
  • 四三二
    认知世界的方式与艺术家再现世界的关联,几何学和透视法对制图术和科学的影响。04-12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