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陳培豐 臺灣臺北市人。日本早稻田大學日本語日本文化碩士、日本東京大學總合文化研究博士。曾任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副教授、現任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專攻臺灣語言思想史、文化思想史、文學史以及日治時期國語同化政策。著有《同化の同床異夢》、(日本.東京:三元社及臺北:麥田出版社)、《想像和界線:臺灣語言文體的混生》(日本.東京:三元社及新北市:群學出版社)。

内容简介

臺語歌曲如何發展成今日面貌,

蘊含了什麼樣的記憶與心聲?

探尋臺語歌的身世,揭密臺灣人的記憶。

從「四月望雨」到〈港都夜雨〉和〈安平追想曲〉,

從〈媽媽請你也保重〉到〈為錢賭性命〉與〈苦海女神龍〉,

自一九二○年代後期到七○年代,臺語流行歌曲在臺灣生根、發展茁壯,

歷經連續的殖民統治、工業化、社會轉型,

一首首耳熟能詳的旋律,銘刻著時代變遷的痕跡,

也記錄了庶民大眾的共同情感。

刻板印象常認為:臺語流行歌曲帶有濃濃演歌味,是因為曾受到日本統治與文化的影響;實際答案卻並非「是」或「否」這麼單純。《歌唱臺灣:連續殖民下臺語歌曲的變遷》正以此為問題意識,重新檢視一九三○至七○年代間臺語流行歌曲發展、變遷的軌跡。作者陳培豐從歌唱技巧、歌詞等面向,剖析各斷代間膾炙人口的歌曲,指出我們所熟悉的臺語歌「傳統」究竟是如何「被發明」的,並且從中考掘出豐富的政治、社會與文化之歷史,以及族群記憶。

最早的臺語流行歌,多採取歌仔戲式的唱腔,字句清晰,每個音成顆粒狀,不特意轉音裝飾;在歌詞上,則有許多「閨怨」題材,反映了殖民地臺灣人之鬱悶。到了戰後,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等造就「失語世代」,相關人才大量流失,但民眾對於流行音樂的情感及娛樂需求卻仍未減,於是才產生大量仿效、翻唱過往日本演歌的現象,並形塑了今日我們對「臺語歌」的認知――即描述歹命人、出外人、艱苦人、七逃(𨑨迌)人、行船人、舞女、酒女等社會邊緣人的不幸遭遇和悲情無奈之「臺語演歌」。

從戰前橫跨戰後的連續殖民統治,歷經農村土地改革、工業化,乃至經濟起飛的社會變遷,臺語歌曲陪伴、撫慰了一代代的臺灣人。理解這四十年間臺語歌的歷史,亦能理解臺灣社會的變遷與大眾心靈面貌。

陳培豐

臺灣臺北市人。日本早稻田大學日本語日本文化碩士、日本東京大學總合文化研究博士。曾任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副教授、現任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專攻臺灣語言思想史、文化思想史、文學史以及日治時期國語同化政策。著有《「同化」の同床異夢》、(日本.東京:三元社及臺北:麥田出版社)、《想像和界線:臺灣語言文體的混生》(日本.東京:三元社及新北市:群學出版社)。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烹饪鬼才
    用台語歌講一段台灣近現代以來普通人的心態史,非常有趣的研究,特別在於把唱法也納入分析,戰後部分甚至把唱片製作也考慮到,結語感人。03-03
  • 紫曦
    很喜欢,历史学、社会学、文本解读、一点点音乐学兼具。作者主业是语言研究,因此对于language’s role in musical expression (both vocal and lyrics)很敏感。另外延伸很广,很多音乐涉及到masses,labor的问题,尤其布袋戏-边缘人-disability的那一章很有启发。06-29
  • 魂走九霄三千里
    比较注重演歌翻译史和情感结构这一块吧。那卡西走唱啥的完全没提半个字....04-02
  • Sunnnnnnnnnn
    文化研究作品。在时代、社会变迁语境下拆解台湾民歌与社会观念。“再日本化”/社会边缘人与国族语言之间的矛盾/“失能与能之间的连结05-18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