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罗常培(1899—1958),字莘田,号恬庵,满族,北京人。北京大学毕业。语言学家、语言教育家。历任西北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教授,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所长。罗常培毕生从事语言教学、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方言调查、音韵学研究。与赵元任、李方桂同称为早期中国语言学界的“三巨头”。其学术成就对当代中国语言学及音韵学研究影响极为深远。
整理者简介
俞国林,浙江桐乡人。2001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为中华书局总编辑助理,学术著作出版中心主任,兼《文史》编辑部主任。主持或参与编辑出版《全元诗》《唐五代传奇集》《孙诒让全集》《皮锡瑞全集》《南明史》《翁心存日记》《孟森著作集》《顾颉刚全集》《容庚学术著作全集》《陈梦家著作集》《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陈寅恪先生年谱长编》等,曾主持国家新闻广电出版总局指导的《学术著作出版规范》之“古籍整理出版规范”的制定。著作有《天盖遗民:吕留良传》《顾颉刚旧藏签名本图录》《吕留良诗笺释》《仰顾山房文稿》等,点校整理有《四书讲义》《吕留良全集》《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贻安堂诗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校订本)》《冷庐诗全集》等。

内容简介


1941年5月,西南联大常委会主席梅贻琦、总务长郑天挺、中文系及师院国文系主任罗常培三人,先后从昆明飞重庆,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入蜀学术文化考察,“三个多月困难的旅途,拖泥带水,戴月披风,逢山开路,过水搭桥,还仓皇地逃了好几次警报,历尽了抗战期中旅行的苦楚”,中途“研究了学术,赏玩了风景,采访了民俗,慰问了朋友”。罗常培将这一路的经历写成了具有日记性质的游记——《蜀道难》,是对抗战中期蜀道上某时某地的旅途实情、学术状况、人物动态的真实记录。梅贻琦、郑天挺、罗常培三人此行,本来都写有日记,今唯有梅贻琦的日记保存下来;而作为此行财务总管的郑天挺,也留下来一份账目清单,详细记录了那个时代的交通、住宿、餐饮、听戏等物价。现将梅贻琦这部分日记及郑天挺账单附入《蜀道难》相关章节之后,三人资料对读,展现出一幅鲜活的画卷,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

编辑推荐:

此《蜀道难》非彼《蜀道难》,是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先生所撰他与西南联大常委会主席梅贻琦、西南联大总务长郑天挺游历川蜀地区的经历记录。轰炸、抛锚、暴雨、洪水、敲诈、生病……种种“流年不利”,字字句句都透露出“我们太难了”的心声。

除去这些旅途实况,更有与林徽因、冰心、钱穆、顾颉刚、朱自清、梁思永、张充和、李济、董作宾、李方桂、杨宪益、戴乃迭、夏鼐等名人的交游趣事,以及抗日战争时期西南地区的学术机构考察记录、民俗风情采访、山水美景描写等等。幽默生动的文笔,配合写实的记录,既是珍贵史料,又可以作为文学作品来读。随文附录梅贻琦相关日记和郑天挺所记账单,为同一个精彩故事提供多重视角,这段特殊的经历如同电影版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君何能尔
    对比围城旅行部分读更有意思。好书。人物出现极多,但多以字行,而不加注,自认为对民国历史特别是文学届知识届还算熟悉,而七八成人名不知是谁,此编者之疏忽。梅日记颇似流水账,本想买其联大日记一读,今乃放弃不想。郑账单颇有意思。06-24
  • 江海一蓑翁
    中华书局推出的又一部关于西南联大的珍贵史料,记录的是西南联大的三位管理者——梅贻琦、郑天挺和罗常培1941年在四川为期三个月的行动历程。由于郑天挺和罗常培这三个月的日记已经缺失,编者采取了以罗常培撰写的《蜀道难》为主体,在这期间梅贻琦的日记和郑天挺的账单为对照的方式,展现三人的入蜀活动全貌。这些活动记录,具有极强的社会文化史和社会生活史史料价值,对于研究西南联大校史、抗战时期知识分子生活史和社会生活史来说,都意义非凡。而编者细致入微、严谨专业的考订、注释与整理工作,也实在让人无比生敬。06-13
  • ᡩᡠᡩᡝ
    读着很愉快。梅贻琦日记用字虽较罗常培随意(如“滑竿”记作“花杆”),史料价值也稍低,然苦热语读之有味,半白文风里偶然蹦出四川方言也很有趣。那时的成都显然已是美食之都,不过好多没听说过,比较意外的是峨眉山猴子取食竟秩序井然。大概有些事情于古有征,而有些事情已历经百年剧变吧。10-30
  • 懒风
    读完就在吊篮上睡着了。小书,史料意义也就是千万种的一种吧。但是看见那些熟悉的名字鲜活地互动,还是有点感慨的。除去上峨眉山外(我当年一天就登了顶),最有趣的莫过于张充和的青城山漫游指南“…还有一个伍知客,古风道貌,潇洒出尘,可入画,不可谈话…”10-24
  • K.
    颠沛流离,访亲问友。抚望河山壮阔,常抒忧国之情。12-25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