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刘哲,1977年生,比利时鲁汶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和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长聘副教授,北京大学法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德国古典哲学、现象学、主体性理论和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伦理。已出版《黑格尔辩证-思辨的真无限概念》,2009;合作主编《理解梅洛-庞蒂》,2011;主持编写《中国机器人伦理标准化前瞻2019》,2019;在Idealistic Studies, Philosophy Today, Fichte-Studien, Chiasmi International,《中国社会科学》等国内外重要刊物和论文集出版论文近20篇。

内容简介

近代以来,经典哲学理论把人作为思想和行动的主体,赋予主体以奠定人类理性生活的重要地位。人们由此错误地把主体性等同为人类反思的自我确定性和自足性。从18世纪起,思想界对绝对自足主体理论展开持续的批评,把它视为扭曲外部实在、造成世界碎片化以及技术化操控自然的思想根源。

《生成主体性》以20世纪法国最杰出的现象学家之一莫里斯·梅洛-庞蒂为主要对话者,澄清主体性所依赖的具身性构成条件及其非自足特征。梅洛-庞蒂认为,构成现代世界理性生活基础的主体性概念同时包含自由和被动双重向度。世界以及事物的实在性只有在与人的原初知觉意识关联中才得以自我显现;主体性生命则在丰富和完善世界意义的经验进程中不断自我展开和自我超越。同近代笛卡尔主义和新康德主义理论传统相对立,梅洛-庞蒂的先验现象学所要建立的是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中不断生成的具身化主体性理论。正是在生成主体性的意义上,梅洛-庞蒂要为现代生命的主体性根源重新做出辩护。生成主体性准确揭示了现代人在世界之中始终面临解体危险的柔弱特征。现代人的主体性生命不是在人类理智中把神性内在化,而是在各种自然、社会和历史的偶然遭遇中自我追寻。

刘哲,1977年生,比利时鲁汶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和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长聘副教授,北京大学法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德国古典哲学、现象学、主体性理论和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伦理。已出版《黑格尔辩证-思辨的真无限概念》,2009;合作主编《理解梅洛-庞蒂》,2011;主持编写《中国机器人伦理标准化前瞻2019》,2019;在Idealistic Studies, Philosophy Today, Fichte-Studien, Chiasmi International,《中国社会科学》等国内外重要刊物和论文集出版论文近20篇。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筠亦云
    这书没写完啊,虎头蛇尾,内容撑不起其雄心勃勃01-03
  • 法妹儿
    基础是对梅洛—庞蒂前期两本著作的重构,以此提出有关意识自我关系的主张。关键时刻有两个,一个是知觉如何具有内在超越性,即肯定现象的真又承认它与主体的关联;另一个是如何将主题时间化,因之也是偶然化和脆弱化,避免绝对化。前一个时刻难免与德国观念论传统相一致,但梅洛—庞蒂试图突出知觉的具身性,这样就必然会过渡到对第二个时刻的讨论。此时就涉及胡塞尔时间概念的运用,也是梅洛—庞蒂分享黑格尔洞见但又与之有别且可能有所超越之处。04-27
  • 真紅様
    反复强调“论证”,然而只是观点、观点和观点,并未见到“论证”在何处06-04
  • chair
    Merleau-Ponty is a Hegelian! 重点是第三章“主体性=时间性”。02-05
  • 聚聚决意
    很喜欢第一章,很能反应战前欧洲哲学的构思方式。08-2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