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作者简介 -
莫里斯·布朗肖(Maurice Blanchot,1907—2003),法国作家、文学理论家。布朗肖早年于斯特拉斯堡大学研读哲学,并与列维纳斯结下友谊。1940年代初他为《论争报》撰写文学评论,并陆续发表《黑暗托马》、《死刑判决》等虚构作品。“二战”后他成为重要的批评力量,尤其是1950年代起在《新法兰西评论》上的高产写作,确立了他在思想界的地位,影响了包括福柯和德里达在内的整整一代法国理论家。布朗肖虽在战后保持一种近乎隐士的生活,但他却是《121宣言》和“五月风暴”等政治运动和历史事件的亲身参与者。《不可言明的共通体》是其晚期的代表作之一。
- 译者简介 -
夏可君,哲学家、评论家、策展人。武汉大学哲学博士,曾在弗莱堡大学、法兰克福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留学、访学。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以"无用"为核心概念,出版《一个等待与无用的民族:庄子与海德格尔的第二次转向》、《无用的神学:本雅明、海德格尔与德里达》、《无用的文学:卡夫卡与中国》、《庖丁解牛》和《烟影与面纱》等专著十余部,让“无用”、“虚化”和“余让”等范畴生成为当代哲学的基本概念。
尉光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助理研究员。出版有《艺术与诸众:论艺术的九封信》、《奇遇》、《普尔奇内拉或献给孩童的嬉游曲》、《不可能》、《爱情发明家》、《工作室里的自画像》等译著,编有《对诗歌的反叛:安托南·阿尔托文集》、《最后的言者:为了保罗·策兰》等书。

内容简介

- 编辑推荐 -

★七年之后,绝版再来,译文全面修订。

★莫里斯·布朗肖是法国当代至为重要的思想家,他影响了包括福柯和德里达在内的整整一代法国理论家。《不可言明的共通体》是布朗肖晚期的代表作。

★在这本小书里,布朗肖直面“共通体”这一貌似简单、实则繁复的思想,他紧随南希、巴塔耶和杜拉斯等人的思考,以其一贯的幽晦风格对此展开了最为澄澈的言说。

★如其标题所言,《不可言明的共通体》保持着某种不可言明的特点。如若必须对此展开言说,我们该使用什么样的言语?布朗肖认为,“这是这本小书托付给其他人的问题之一,与其指望他们做出回答,不如让他们选择把它带在身上,或许还拓展它”。

★它物理体量上的小,与它思想容积上的大,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我们所身处的这个大时代,这本小书同时也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大书”。

- 内容简介 -

一方面,《不可言明的共通体》所回应的共通体的迫求正在这个世界里遭到遗忘,甚至这一遗忘的后果也难以察觉;另一方面,它本身就源于一个隐秘的共通体,那既是书文的共通体,也是爱的共通体。阅读共通体的书写,首先就面对着共通体的缺席。然而,至少为了试着在黑暗中没有方向地向着这一共通体接近,有必要倾听几个不愿言明自身的模糊的声音。

《不可言明的共通体》由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分为“否定的共通体”,下半部分为“情人的共通体”。如同布朗肖的绝大部分写作,这《不可言明的共通体》表面上也充当了另两位作者及其作品的评论:让-吕克·南希的哲学论文《非功效的共通体》和玛格丽特·杜拉斯的记述《死亡的疾病》。但根本的问题,共通体的问题,就像在南希那里,首先指向了乔治·巴塔耶。在这场无形的谈话中,巴塔耶首先以隐晦的姿态,提出了共通体的要求。在“二战”期间的“无神学大全”的写作里,巴塔耶再次提出了与迷狂体验有关的“交流”的问题,并在手记里留下了让南希和布朗肖着迷的关于共通体的明确定义:“否定的共通体”。虽然南希对巴塔耶的研究重新点燃了共通体之思的火花,但这个可以说从巴塔耶文本的裂隙中寻得的定义依旧神秘。围绕着这一定义的晦暗光芒,布朗肖再次把共通体引入了外部的黑夜。

杜拉斯的记述就被这个黑夜笼罩、包围,并且,男人和女人达成的情人的共通体,就暴露在这夜晚的时间下。布朗肖试图在此证实的,恰恰是这个浸没了共通体的黑夜所具有的力量,因为这力量在消解个体成员之间关系的同时,也让他们成为了巴塔耶意义上的真正的共通体:共通性的丧失也是共通体的铸成。为了理解这看似悖谬的论断,为了进入共通体的这极为陌异的关系,有必要唤起列维纳斯的观点,恢复自我与他者之间的根本的不对称性。只有他者的死亡能让“我”走向共通体的敞开,只有走向绝对他异的外部,把自身交给无限的黑夜,“我”的有限的孤独才不会一个人承担。

共通体总在铭写秘密的友谊。巴塔耶的友谊,他自己最早为《有罪者》一书定下的副标题,纪念着他同那些没有记录名字的朋友们的友谊;布朗肖的友谊,他为1971年的文集所定的标题,向包括巴塔耶在内的朋友们发出了敬意(并且,正是纪念巴塔耶的文章决定了这个题目)。而这本小书,凭借其批评的工作,再一次召唤了布朗肖同巴塔耶、同杜拉斯、同列维纳斯、同南希的多重友谊。情人(amants)的共通体,不也是友人(amis)的共通体吗?因为共通体就是爱(amour)的见证,虽然这爱也飘散在逝者的笑容和生者的泪水当中,在缺席的沉默者和到场的言说者之间,触摸那不可穿透的永恒之夜的界线。


- 作者简介 -

莫里斯·布朗肖(Maurice Blanchot,1907—2003),法国作家、文学理论家。布朗肖早年于斯特拉斯堡大学研读哲学,并与列维纳斯结下友谊。1940年代初他为《论争报》撰写文学评论,并陆续发表《黑暗托马》、《死刑判决》等虚构作品。“二战”后他成为重要的批评力量,尤其是1950年代起在《新法兰西评论》上的高产写作,确立了他在思想界的地位,影响了包括福柯和德里达在内的整整一代法国理论家。布朗肖虽在战后保持一种近乎隐士的生活,但他却是《121宣言》和“五月风暴”等政治运动和历史事件的亲身参与者。《不可言明的共通体》是其晚期的代表作之一。

- 译者简介 -

夏可君,哲学家、评论家、策展人。武汉大学哲学博士,曾在弗莱堡大学、法兰克福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留学、访学。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以"无用"为核心概念...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罗摩好迷惑
    请关注一种对空间化叙事的想象,在a/b之外,空间尚有无限扩展的可能。写,为了不可写而写,为了不可能的沉默而沉默。在一种确定的友谊之外,还有另外一种关于自由与真理的爱。12-25
  • 『你说爱情对你来说显得不是地方,你一直没有弄明白,你一直避免去爱……』(他心甘情愿地让自己处于爱的圈子之外:他不被人爱,因为他想保持自己的自由——他不去爱的自由……)02-24
  • 木荷
    每次都会布朗肖搞得神经衰弱01-12
  • SingMeShadowy
    情人的共通体值得反复诵读12-27
  • Shebllragy
    在熬过拗口赘舌的法文假诗意小短句后还是能看到蛮多东西的(不禁让人想起某外语体影评号),共通体源自于对人关系作为同体的终止,引入他者,每一个存在的生存召唤一个他者或诸多他者,链式反应。关于死亡如何联结共通体成员的部分恕难苟同,读来似乎过分主观化了,但结合后文对于杜拉斯死亡的疾病的剖析还是能略微憬悟的,可能是我道行太浅吧。最喜欢第二章讲情人的共通体的部分,“男人只知道自己的同类,其他男人不过是他的增生。”蒙暧的描绘,无法把握的同一性,爱欲之死,不禁想起拉康与巴迪欧12-26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