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馬厄利爾.詹遜(Marius B. Jansen),美國的日本史和中日關係史大師。在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師從費正清(John K. Fairbank)和賴肖爾(Edwin O. Reischauer)。自1959年起至1992年退休為止一直任教於普林斯頓大學,並於1969年在普大創立東亞研究學系及擔任首任主任。代表作包括The Japanese and Sun Yat-sen(1954)、Sakamoto Ryōma and the Meiji Restoration(1961)、Japan and Its World: Two Centuries of Change(1975)、Japan and China: From War to Peace, 1894-1972(1975)、China in the Tokugawa World(1992)及The Making of Modern Japan(2000)等。譯者簡介:吳偉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博士,詹遜關門弟子。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教授,並兼任文學院副院長、日本研究學系系主任及比較日本學研究中心主任。專攻中日思想文化史、旁及港日關係史及日本流行文化。近年研究以德川時代的中國人傳說、明治易學及港日文化交流為重點。新近著作包括《德川日本的中國想像》(2015)、《日本流行文化與香港》(2015)、《在日本尋找中國》(2013)、《易學對德川日本的影響》(2009)等。譯有《德川日本》(1996)。

内容简介

孫中山與日本的關係,複雜且微妙,尤其是他與日本政客以及民族主義者的交往一直頗受民國史研究者的關注。孫中山以革命推翻滿清政府,建立中華民國的背後,他的日本友人擔當了重要的角色。

作者以豐富史料,層層推演孫中山與日本人千絲萬縷的關係。《日本人與孫中山》成書於上世紀五十年代,雖然期間新材料不斷出現,此書至今仍為中日關係史研究方面可超而不可越的地標。

本書特色:

1. 本書是一本視角獨特、學術性較強的史學作品。坊間缺少討論孫中山與日本關係的中文研究,僅有的幾本多從孫本身以及當時中國政局的視角入手,而本書作者較超然的學術背景,使他選擇從日本國內政治以及國際大環境的轉變的角度切入這個議題。

2. 全書線索清晰,關注大事件和大人物。從章節的安排可以看出,各章按時間線索串聯起一系列獨立的事件或者議題,對讀者來說相當的直觀。雖為學術作品卻不會有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憂慮。

3. 有關中國近代史,中日關係,孫中山的學術著作在兩岸三地都很受關注。本書為知名的研究者的作品且視角獨特。

4. 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吳偉明教授為其中一位譯者。吳教授是香港知名的日本歷史文化博主(粉絲專頁:知日部屋),在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是本書作者的學生。

馬厄利爾.詹遜(Marius B. Jansen),美國的日本史和中日關係史大師。在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師從費正清(John K. Fairbank)和賴肖爾(Edwin O. Reischauer)。自1959年起至1992年退休為止一直任教於普林斯頓大學,並於1969年在普大創立東亞研究學系及擔任首任主任。代表作包括The Japanese and Sun Yat-sen(1954)、Sakamoto Ryōma and the Meiji Restoration(1961)、Japan and Its World: Two Centuries of Change(1975)、Japan and China: From War to Peace, 1894-1972(1975)、China in the Tokugawa World(1992)...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隐清
    孙文与日本关系密切是不假,然而日本也有执政和在野集团之分,与孙密切之浪人集团前期热心帮扶中国革命,后期转向图谋满蒙并影响军部,而日本政坛风向也随之转变,孙文对此并非不知。“革命的先行者”为缔造共和的信念是势单力孤而四处求援的,此举绝非是“卖国求荣”。08-24
  • 一桥阿尼玛
    1.日本人挑起反满的民族主义,结果是次要目的的成功破坏最终目标。2.亚洲主义的存在前提是共同敌人,但共同敌人只能提供最负面的联盟。3.西方威胁往往只是威胁,更多的破坏来自内在于东洋的日帝。4.孙与日的友谊由多重主体分出多重面相,最终的结果恰似新政时期的中日关系,其本质只是利益与利用。5.詹森真的是超越时代的厉害。09-09
  • 横转中子星
    关于孙中山与日本人之间的关系,从总体上讲可以说是半黑半白。从早期革命信仰的相聚,到后来利益契合点的追求。孙中山与当时的日本当权者都信仰亚洲主义,这一理论推动亚洲民族国家反抗欧美的控制,建立“亚洲人的亚洲”。但是在后来其被日本的军国主义者所利用并加以异化,最终成为侵略他国的理论支持。除了与当权派之间,孙中山与玄洋社(1881年合并而成,是西乡隆盛精神继承者。会社的三大原则为:尊敬天皇,敬爱国家及维护民权)和财阀之间均有联系。他们为孙中山出钱和贷款,推动其他中国革命的发展。除此之外,孙中山、袁世凯与日本人之间的三方互动也体现了利益才是交往的最终目的。孙中山为了争取日援对日妥协成为其革命史的阴暗之处。总体上看,本书角度新颖、文风平实、译笔流畅。虽为1954年的一本老书,但有跨越时代的新鲜!07-12
  • 颜醒
    有些晦涩,读起来稍微费劲。宫崎滔天是个浪漫的人,孙的形象则在不断变化。06-06
  • 清明士人
    很好的题目!不过因为成书挺老的(1954年),用的材料就那么几本;尤其是孙中山的研究,甚至都没有多少中文资料。感兴趣的可以去啃《孙文与日本史事编年》。书的正文内容竟然到袁世凯死进入军阀时代后就戛然而止,没写孙晚年的思想变化。最后结论很弱,基本每条我都有可以商榷的点。虽然作者在导论中说二战后中国人觉得日本从一开始就居心叵测准备侵略,但其实根据作者的叙述幕末以来日本的诸派理念都奉行扩张主义,不管是不是自由派。重要关节是1900年八国联军之役后日本开始和沙俄争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尝到了侵略扩张的甜头,出于意识形态的相似性,开始转向直接攫取在华利益而非支持孙的共和革命“指导”中国开化。最终导向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日本没有一个统一的对华政策,分别支持袁、孙、以及满清的势力。详情见书评。08-3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