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巫鸿,著名艺术史家、艺术批评家、策展人。1968、1980年获得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士、硕士学位,1987年获哈佛大学艺术史与人类学专业博士学位。曾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1994年起受聘于芝加哥大学艺术史系及东亚语言与文明系,任“斯德本特殊贡献中国艺术史”讲席教授。2002年建立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兼任芝加哥大学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

内容简介

享誉世界的中国艺术史家巫鸿,在美国名校讲授中国艺术史各领域的第一堂课汇集,是中国艺术的入门级读物。

《第一堂课》堪称中国版的《艺术的故事》,它以深入浅出的讲解,系统展示“中国美”的意蕴,带你领略中国艺术的至高境界。

这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艺术的第一堂课,也是中国人走进自己伟大文明美的历程的第一堂课。

……………………………………

作为中国美术史领域国际著名的学者,巫鸿教授自上世纪开始尝试进行中西两种文化的转译,开启了一种新的中国艺术史写作范式。《第一堂课》便是巫鸿30年来在哈佛和芝大给学生第一学期第一堂课的讲稿合集,希望中国读者可以通过他的眼光,重新发现和认识本国的艺术与文明。

这两个大学的开学第一堂课都是由教授向大学生介绍本门课程到底是研究什么的,以供大学生做选修的参考。哈佛和芝大的美术史课程都分为三个档次。最基本的是为本科生专门设计的“核心课程”(Core Course),目的在于为“有教育的年轻人”提供基本知识修养。中间一级是本科和研究生均可遴选的课程,专业程度因而随之增强。最高一级是给研究生,主要是博士生开设的小型讨论课,这种课强调不间断的互动、讨论、磋商以及学生的独立研究。《第一堂课》所收的讲稿包括了这三种课程。

不同于以往的艺术史著作,作者用一种专题性的讲述方式,来代替以往以时间为线索的艺术发展史写作,并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将作者思想中的每一个灵光,汇聚成一片星丛,在更为真实、开放的历史时空中展开。


巫鸿,著名艺术史家、艺术批评家、策展人。1968、1980年获得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士、硕士学位,1987年获哈佛大学艺术史与人类学专业博士学位。曾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1994年起受聘于芝加哥大学艺术史系及东亚语言与文明系,任“斯德本特殊贡献中国艺术史”讲席教授。2002年建立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兼任芝加哥大学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einstvckbrot
    第一堂课就把课题范围、目标以及牵涉的理论路径规制得极为明确,这当然是学制规定所致,亦是巫治学态度的反映。虽说包括礼仪美术、祖先崇拜、敦煌艺术、纪念碑性、女性空间等等多数课题都已经有论文和大部论著,但这些课题引言讲稿还能在相当有限的篇幅里切中要害给到与论著不一样的启发,也是一惊喜。装帧舒服排版别致,如果能把教授课程地点与各篇目相合,再分别附上详细阅读清单,就完美了。07-17
  • asa
    装帧很漂亮 对得起价格 如果能附上讲稿的原文版本以及课程大纲里的详细阅读清单就更好了 想起大学时期总把第一节课当作最轻松的课程 有些教授第一节也草草准备 大家轮番做个自我介绍 照本宣科过一遍syllabus 讲讲各种要求了事 从这本书的内容上不难想象学生上完一学期的课能够收获多少知识 又有多少哈佛和芝大的本科生通过这些课程对遥远中国的艺术产生了兴趣 同样是名校东亚系的负责人 巫鸿与我导师的水平高下立判 而我自己 分别在国内美国日本英国求学完以后 回过头去也感激和怀念美国大学学术独有的自由风气和对本科学生的上心态度07-08
  • 玉山上行
    里面很多思路非常有启发!在我心里,芝大的艺术史教育可以说是第一。07-09
  • 丛林宜歌
    巫鸿的专著都细读过,依然觉得这一本非常有用,提纲挈领,把之前各本的关切点串连成了一个整体。理解巫鸿的书有两个关键,一是原境,要把视觉材料重置于原来的建筑、礼仪、宗教、意识形态和政治环境中,尽可能利用各种视觉材料,而不仅仅是着眼某一种媒材、某一个宗教、某一段朝代,更不是把它们抽离出原境进行单独考量。第二个关键词是视觉分析,“作为一个生活在21世纪的有知识的人,你们应该超越自己的狭隘视野,争取去了解全世界的文化和艺术”,此言得之。08-06
  • 铁旦
    巫鸿教授有粉碎教科书的视野。这本算是他集多年大成,提纲挈领的学术纲要之作,每一篇章都是一个世界的入口。10-12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