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迈克尔・巴克森德尔[MichaelBaxandall],英国文化史家和批评家。1933年8月18日生于英国威尔士南部。1955年入剑桥大学攻读古典文学,后师从于利维斯[F.R.Leavis]研究英国文学。 1955年至1958年游学于意大利和德国,历任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雕刻建筑部副主任和瓦尔堡研究院研究员。1981年成为瓦尔堡研究院“古典传统史教授”。1986年兼任美国加洲大学伯克利分校艺术史教授。这是他在该领域担任的第一个专业职位。巴克森德尔毕生致力于研究文化史与批评的关系,其着眼点落实在语言对视觉习惯和技巧的制约上。著作有:《乔托与修辞学》(1971年)、《15世纪意大利的绘画与经验:图画风格的社会史入门》(1972年)、《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椴木雕刻》(1980年)、《意图的模式:关于图画的历史说明》(1985年)、《提也波罗和绘画智巧》(1994年,与阿尔珀斯[Svetlana Alpers]合作)、《投影与启蒙运动》 (1995年)。其中《15世纪意大利的绘画与经验》和《意图的模式》两书在艺术史界的影响最大,甚至波及到西方中国艺术史的领域。高居翰等人运用其方法,结出硕果。

内容简介

这是英国批评家巴克森德尔的一部在艺术史界影响重大的著作。它主要讨论图画的历史说明,通过分析毕加索的《卡恩韦勒肖像》、夏尔丹的《饮茶的妇女》、皮耶罗・德拉・弗郎切斯卡的《基督受洗》这样的图画,关注了历史的对象、意图性的视觉旨趣、图画和思想、真实性与其他文化这样范畴的问题。


迈克尔・巴克森德尔[MichaelBaxandall],英国文化史家和批评家。1933年8月18日生于英国威尔士南部。1955年入剑桥大学攻读古典文学,后师从于利维斯[F.R.Leavis]研究英国文学。 1955年至1958年游学于意大利和德国,历任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雕刻建筑部副主任和瓦尔堡研究院研究员。1981年成为瓦尔堡研究院“古典传统史教授”。1986年兼任美国加洲大学伯克利分校艺术史教授。这是他在该领域担任的第一个专业职位。巴克森德尔毕生致力于研究文化史与批评的关系,其着眼点落实在语言对视觉习惯和技巧的制约上。著作有:《乔托与修辞学》(1971年)、《15世纪意大利的绘画与经验:图画风格的社会史入门》(1972年)、《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椴木雕刻》(1980年)、《意图的模式:关于图画的历史说明》(1985年)、《提也波罗和绘画智巧...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野次馬
    编排给零分。本来想说好久没见到那么耍流氓的译本了,碰上一段法语直接没翻,直到我翻到密密麻麻的尾注…感觉到了附录才开始说人话,前面的看进去多少是多少。03-01
  • 鵬鵬 James
    看来还是需要找原版,翻译不佳03-19
  • 白给之星
    提供了解决目前困惑的一个路径:个案如何与思想、理论搭起桥梁;当下的与历史的视角…无知真好,读什么都很有收获!12-07
  • 橙色迪斯麦
    就想说如果 不看那篇论文 我真看不懂 看了论文也乱七八糟11-08
  • Mnemosyne
    極為晦澀,原因在於其語法和邏輯。我總感覺是翻譯的問題,但曹公的譯文水平應該不至於乖謬敷衍。大概還是巴氏的思想性和邏輯能力太強了,非沉心靜氣不能有所得。11-16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