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Benedict Anderson,当代重要的民族主义理论家。1936年出生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1941年,为躲避日益升级的中日战争,随全家离开中国。1953年,安德森进入剑桥大学求学,主修西方古典研究与英法文学;1958年远赴康乃尔大学投身乔治,卡欣门下,专攻印尼研究,之后又将研究 目光转向其他东南亚国家。1983年,出版民族主义研究经典著作《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一书。除《想象的共同体》外,其他著作还有:《比较的幽灵:民族主义、东南亚与世界》《革命时期的爪哇》《美国殖民时期的泰国政治与文学》和《语言与权力:探索印尼的政治文化》等。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将比较史、历史人类学融于一体,提出一个解释民族与民族主义问题的具有哥白尼革命特质的新理论典范,把民族、民族属性与民族主义视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的人造物”作为研究起点,而民族这种特殊的人造物就是“想象的共同体”。接着论证了民族主义是如何从美洲最先发生,然后再向欧洲、亚非等地逐步扩散的历史过程。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jerrylin
    建构但并不虚幻。此版比之前大陆版多了些内容,但肯定还是有所取舍的,如安德森在末章评价了几乎全世界的译本唯独未评价大陆版,不可思议。(后补:当几年后知道此版中译者的主张及言行后,不得不提醒诸位,无论是对安德森还是吴叡人,我们都需要更多了解后再做出评论;只要理据充分,今日之我可以推翻昨日之我。)11-17
  • snow
    本书可谓民族主义言说上的“哥白尼式革命”,它打破了民族主义解释中的客观要素决定论,强调民族认同中的主观能动的一面,尤其突出“印刷资本主义”在整合民族认知上的决定性作用。安德森的民族主义论述,处处打上了殖民地经验的烙印,不夸张地说,“想象的共同体”之所以可能,正是帝国解体和殖民主义衰落的产物,正是殖民地的“弃子”或被奴役状态激发了民族意识的觉醒与新的社群认同的创造。但安德森的“想象”理论对中国这种原生性的民族主义的解释力则较弱,他的书中也缺乏对中国经验的深度关照(要说深入理解这方面的中国经验,还是葛兆光教授的《宅兹中国》讲得透辟)。本书文辞华丽,叙事极其精彩,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资本”,以学术界同行评议的话语来说,堪称“优雅”。推荐!08-08
  • 饭米米
    译者是上世纪台湾人,部分长句翻译得非常拗口03-04
  • 普通朋友
    捉个虫:汪晖老师在代序中提到《菊与刀》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却不止一次用“他”来指代。如果我没记错,鲁思·本尼迪克特是女的,本书作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是男的。12-08
  • collina
    尽管作为与“原初派”针锋相对的建构理论代表,安德森看似在以“想象”拆解或消释民族主义,也不否认甚至强调民族主义激发的“政治爱”,并通过揭示臭名昭著的种族主义之阶级性,将民族主义与其剥离开来。只有当“官方”或“领导阶层”从人民手中夺走构建想象的权力,这位一生辗转于赤道海岛,又曾被研究国的当权独裁者拒之门外的左翼世界公民,才会奉上自己的讽刺和苦嘲。“盗版”历史观的意义或在于此:警惕那些引导民族、革命或其他种种范畴堕落变质的篡改,又以明辨历史源流的姿态,捍卫其中诚实的善美与客观的真实——就算“这风暴势不可挡地把他推向他所背对的未来”。第九章极精彩。03-28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