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王笛,男,1956年6月出生于成都。现为澳门大学特聘教授、历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等。《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社科文献出版社,2010).曾获得美国国家人文科学、美国全国人文中心、美国富布莱特等研究奖助。《街头文化》一书获2005年“美国城市史研究学会最佳著作奖”,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被《中华读书报》评为2006年十佳图书。

内容简介

袍哥是1949年之前活跃于长江中上游的秘密社会组织,其影响力与青帮、洪门不相上下。当其最盛时,川省约有70%成年男子加入,影响力及于各个角落,在川军、湘军中影响巨大,也是清末革命中的重要力量。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小红
    太拉稀了嘛,写的西啥子哦,重皮子话翻来覆去仅到摆,当年一个女大学生的为期一个月左右的论文翻来覆去扣,硬是扩到了三百多页,现在的教授西到底在爪子哦,摆乡愁所,也,教授的乡愁有点贵哦哥子11-21
  • 文在兹
    与沈宝媛错失深谈的机会,简直是难以承受的损失。如果能早些年找到她,本书可能会提升到经典的程度。这也很讽刺了:当事人完全明了而且经历过,只是不说;历史学家却要费劲心思写一本书,还没说透。11-22
  • 郁则
    与其说是学术专著,不如说是读书报告。全书三分之二的篇幅都在围绕沈宝媛七十年前那篇关于一个袍哥家庭的观察报告展开叙述。王笛虽在前言中写到该书的缘起就是沈女士的本科毕业论文,但是不至于把自己放低到一个注释者的位置上。书名是西方学术读物惯用的复式标题,内容却只有冰山一角。作者太拘泥于人类学记录,沈女士当时水平也十分有限,如果作者依赖的是如同《金翼》一般的著作,一切皆可另说。可是短短四万字的报告,一来内容太窄,二来未免主观倾向较重,不加批判的使用难免失其允正,王笛的心甘情愿绝大程度上受到了对乡土情结的影响,对老四川的怀想令他文思泉涌,尤其是对地理风格的描写好似散文格调,而令人惊艳的首章叙事和小说也无甚区别,或许这才是他的“初心”,借由什么实现并不重要。11-07
  • 宋典富强胡同外
    王笛老师还是太依赖沈宝媛了。材料的受限导致袍哥与中共博弈写的太简略,文学化的描写和想象给史学注入了别样的魅力。后两章提供了方法论的启发和指导。10-24
  • 风间隼
    松软可口,意义不大。主次颠倒了,应该是沈宝媛的学士论文再版,历史学家作评注及附录才对。这本书最大的意义在于鼓励社会学和人类学本科生好好做田野,“看,只要写得好,历史学教授会来把你的论文注水成专著的。”微观史也罢,借鉴文学也罢,民族志和历史学写作有条底线是不能突破的,就是替传主抒情,本书为笔下人物臆测、代言太多了,看得人直呵呵。补充时代背景的部分颇多张冠李戴,社会学论文绝不敢这么写得这么随意。最有价值的是“寻找真相”部分的续写,总算有了点硬材料,缀连材料的笔法也颇老到。最后一部分理论升华和历史抒情两不似,不如不要。历史学家的“实证”真的没法跟社会学的“实证”比。02-28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