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徐静波,出生于上海。现为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教授,副理事长。研究领域为中日文化关系、中日文化比较。出版著作有《梁实秋:传统的复归》(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东风从西边吹来——中华文化在日本》(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近代日本文化人与上海1923-1946》(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上海の日本人社会とメディア1870-1945》(合著,东京岩波书店2014年)、《和食:日本文化的另一种形态》(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解读日本:古往今来的文明流脉》(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困惑与感应:近代日本作家的中国图像1918-1945》(香港中和出版公司2020年)等11种,译著《蹇蹇录——甲午战争外交秘录》《魔都》等16种,编著作品有《东亚文明的共振与环流》《日本历史与文化研究》等12种。曾在日本神户大学、东洋大学、京都大学等担任客座教授。

内容简介

《原色京都:古典与摩登的交响》是一本讲述京都真实像的轻学术文化类读物。内容包含京都都城格局的奠定与演变、佛教对京都文化的影响、京都的神社、京都的建筑与庭园、“京料理”、京都茶道、京都的学术与教育氛围、京都器具等。作者以翔实的文献为基础,同时以自己长期在京都的生活阅历为基底,力图以生动而不滞涩的笔调写出作者自己所理解的京都,尽可能为中国读者展现出一个真实的京都像。

徐静波,出生于上海。现为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教授,副理事长。研究领域为中日文化关系、中日文化比较。出版著作有《梁实秋:传统的复归》(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东风从西边吹来——中华文化在日本》(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近代日本文化人与上海1923-1946》(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上海の日本人社会とメディア1870-1945》(合著,东京岩波书店2014年)、《和食:日本文化的另一种形态》(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解读日本:古往今来的文明流脉》(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困惑与感应:近代日本作家的中国图像1918-1945》(香港中和出版公司2020年)等11种,译著《蹇蹇录——甲午战争外交秘录》《魔都》等16种,编著作品有《东亚文明的共振与环流》《日本历史与文化研究》等12种。曾在日本神户大学、东洋大学、京都大学等担任...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la mer
    积淀了一千多年王城内蕴的京都,就宛如是一幅日本文化的心像地图。典雅、精致又有些孱弱的公家文化,勇武、刚毅又有些粗鄙华艳的武家文化,空灵、简素的佛禅文化,江户时代兴起的町家文化,都在京都一地交织融汇,构成了日本文化的多个颜面。石板铺设的坡道蜿蜒上下,夕阳映照下的五重塔身影在暮色中苍茫迷离,屋甍相接的佛寺的钟声在山麓间流荡,这是古典的京都。西风吹入后迅速发酵起来的新式小学、街上的有轨电车、人头攒动的现代博览会,20世纪开始兴起的电影制作和动漫创意产业孵化,现代史上的“日本第一”不断涌现,这是摩登的京都。古典与摩登,东洋与和西洋,神奇地在同一场域内交响起来,这是原色的京都。02-22
  • 林雨飞
    在从京都回来的飞机上,我看了这本书。作者是多次游历以及在京都短期生活过的学者。既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又保留了游客的视角。去之前看可能觉得有点枯燥,但去一趟回来,有了自己的感受,就更有代入感,有一种“我看到的这个东西原来是这个意思”的恍然大悟。很适合初学者了解京都的文化。这本书把京都的历史、寺院、神社、建筑、庭园、食物与酒、陶瓷器、大学和博物馆等等都讲得很清楚,资料详实,文笔也浅显清晰。就算是“京都一本通”吧。后半部分也夹杂了很多作者边游览边做出的评论,有一些个人色彩,写得就不如女作家们细腻了。#202401001-28
  • 火爆肥榴莲0
    我想给负分,作者自以为是的按照自己的逻辑,以破碎的书写方式进行“过分解读”,无论逻辑还是文爱,真是不知所云。这是我看过最最差的一本关于京都城市史。作者果然还是适合自己曾经写过的“论荞麦面由来”这种百度百科式的写作方式。总而言之,为老不尊!在合适不过了!03-17
  • 奶芙西斯
    作者也承认写得很碎片,我就不说啥了……可能作者也把这书定位为轻学术读物,很多比较学术的文献引用都不深入,像复制粘贴,只能迫使人快速翻阅;而作者自己写的随笔部分就很真实,与“复制粘贴”的部分形成鲜明对比。作者日常:买菜,做饭,计算花了多少钱;在外面吃饭,计算花了多少钱;看到某某工艺品,买了——也不是很贵四舍五入我赚了,嘿嘿;没舍得买——回想起来也不是很贵四舍五入不要钱,我怎么没买呢,哭哭。02-03
  • 土土读书
    “我们在日本的感觉,一半是异域,一半却是古昔,而这古昔乃是健全地活在异域的。”01-0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