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辛博森(Bertram Lenox Simpson,1877-1930),英国人,宁波中国海关税务司辛盛之的次子。长于水乡的他少时聪颖过人,除英语外,能流利使用法语、德语和汉语。庚子事变之际,刚满23岁的他开始为英国报纸撰写关于中国的报道。辛亥革命之后任伦敦《每日电讯报》驻北京记者。他曾以“普特南•威尔”为笔名,出版过不少关于远东问题的著作,除本书外,还有《远东的新调整》、《满人与俄国人》、《东方的休战及其后果》、《中日两国真相》等。1930年,他因卷入军阀间的争斗在天津遇刺身亡。

内容简介

作者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中国度过的。“庚子事件”期间,他从受困者的角度,用原生态的第一手材料澄清了许多相关的事实。

在叙述个人经历之余,他以大量笔墨详细记录了自己对义和团运动的观察,也较少掩饰地写出了他所认定的真相和个人感受。这本“日记”不仅指正了涉及该事件前因后果的诸多关键点,而且能帮助我们进一步准确、全面地认识了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和意义。这是《庚子使馆被围记》历经百年风雨的洗刷而价值不减的原因所在。

普特南·威尔(真名辛博森),英国人,宁波中国海关税务司辛盛之的次子。长于水乡的他少时聪颖过人,除英语外,能流利使用法语、德语和汉语。庚子事变之际,刚满23岁的他开始为英国报纸撰写关于中国的报道。辛亥革命之后任伦敦《每日电讯报》驻北京记者。他曾以“普特南•威尔”为笔名,出版过不少关于远东问题的著作,除《庚子使馆被围记》外,还有《远东的新调整》、《满人与俄国人》、《东方的休战及其后果》、《中日两国真相》等。1930年,他因卷入军阀间的争斗在天津遇刺身亡。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似是故人来
    首先对东交民巷实施攻击的是义和团,清政府对此是默认的,从直隶、山东等蜂拥而来的义和团主要对教堂、教民发动攻击,一来发泄对洋人的不满,二来抢劫财物,义和团号称刀枪不入,实际上是乌合之众,没有统一指挥,根本打不进使馆,基本上是一哄而散,其次展开攻击的是赶来守卫京师的董福祥指挥的甘军,这只军队战斗力虽然强,但是上级没有明确给他们攻入使馆的权限,他们不知道为何而战,所以大部分时间是围而不攻,也没有使用重武器。慈禧对围攻使馆态度暧昧,她一方面鼓励义和团杀光京师的洋人,一方面在荣禄的劝说下又不敢真正攻入使馆大开杀戒,甚至在围攻后期还向使馆送去水果蔬菜表示友好。庚子使馆被围只是慈禧矛盾心理的反映,是慈禧对公使们支持光绪皇帝采取的报复,但这种报复只是点到为止,不以取公使性命为目的,而是让他们吃点苦头而已。07-19
  • 觉今非又昨非
    不错的史料,能撑过来不容易。拳、洋都是灾难的带来者啊,不过后者还带来了现代,前者什么也没有了。10-25
  • Caelum
    柯文说“过去的经历者不可能知道历史学家知道的过去”,使馆、皇城、坊间巷里、世界舆论对事件的认知非常不同。梳理与阐释是历史学的工作,但这“滤镜”往往遗漏了鲜活的悲欢。06-24
  • 亚历山大俊
    相比于《瓦德西拳乱笔记》,这才是真正的拳乱笔记。。。08-24
  • Frida
    八国联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劫?还是先看看这本洋鬼子在参战期间的日记吧。04-29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