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雨宫贞
    甲午海战加重了中国人对列强的仇恨,成为义和拳诞生的温床;囚禁光绪帝拉开了清朝王权之争的大幕,为列强插手中国内政提供了诱因。而最后,慈禧对于两股势力的举棋不定则成为了八国联军侵华的导火索,又连锁反应般的造成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等一系列后续事件。09-15
  • Sad Marvin
    类似之前读的《柏林日记》,以记者的视角来看事情发生的经过。后半部沉重无比。01-30
  • 远超
    写得诚实、有趣,并不拔高自己的形象,值得一读02-17
  • 何小山
    自从看过蓝诗玲写的《鸦片战争》后,我就很喜欢这种从外国人角度看当年中国与外国冲突的书。书中有两件事让我印象很深刻,一件事就是在里面很多人都缺衣少食的时候,一位领事夫人却用了12枚鸡蛋来洗头,另一件事就是日本以不多的人数肩负起了主要的防守任务,日本人的纪律与执行力在当时就已经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07-13
  • 东林皆石
    1. 屠杀洋人教民围攻使馆区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野蛮与愚蠢之举。2. “当时中国人在能够进行攻击的时候刹住了车,而不是说他们没有进攻能力。由于中国政府内部意见不统一,政治派别中的温和派在局势已经恶化的情况下还在极力挽回,使用拖延的方法赢得更多的时间以避免事态继续扩大,也使得那些孤注一掷者无形中自我破灭。”3. 被围困的使馆区像一个大试验场,各国人员特色素质高下一目了然。4. 对联军劫掠北京的栩栩如生和令人震惊的描述。02-19
  • 图拉浩
    「在任何的群众运动里,尤其是爱国,爱阶级,爱上帝的群众运动里,开明派、稳健派往往都是失势的。运动的主流大半都掌握在过激派、狂热派手里……然后狂热派玩火自焚,终至同归于尽。」——另一本书上看到的。03-12
  • 谭复生
    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有古语翻译,十几万字,这个今文翻译,三十万字。非常好的一手史料,指出围攻主力是清军,义和团战斗力全无,只会活焚分肢无辜者,碰到几个志愿兵就逃跑。胆子最大的拳匪都是小屁孩,真相信刀枪不入什么都不带就来送死。清军中意见不一,老太婆也是要劫持使馆做人质,所以并未全力攻打,荣禄还送西瓜水果给联军。联军破城进行抢劫,但也不止联军,还跟了一帮本国土匪和乱民一起抢劫,废拉满地一塌糊涂01-26
  • Jim
    外国使馆只有几百人,却抵挡住了十倍于他们义和团的进攻。可看出,义和团的战斗力和军纪均很差,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支持也是摇摆不定。老百姓并没有对义和团有多大支持,可见义和团并不是深得民心。10-08
  • Frida
    八国联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劫?还是先看看这本洋鬼子在参战期间的日记吧。04-29
  • 亚历山大俊
    相比于《瓦德西拳乱笔记》,这才是真正的拳乱笔记。。。08-24
  • Caelum
    柯文说“过去的经历者不可能知道历史学家知道的过去”,使馆、皇城、坊间巷里、世界舆论对事件的认知非常不同。梳理与阐释是历史学的工作,但这“滤镜”往往遗漏了鲜活的悲欢。06-24
  • 觉今非又昨非
    不错的史料,能撑过来不容易。拳、洋都是灾难的带来者啊,不过后者还带来了现代,前者什么也没有了。10-25
  • 似是故人来
    首先对东交民巷实施攻击的是义和团,清政府对此是默认的,从直隶、山东等蜂拥而来的义和团主要对教堂、教民发动攻击,一来发泄对洋人的不满,二来抢劫财物,义和团号称刀枪不入,实际上是乌合之众,没有统一指挥,根本打不进使馆,基本上是一哄而散,其次展开攻击的是赶来守卫京师的董福祥指挥的甘军,这只军队战斗力虽然强,但是上级没有明确给他们攻入使馆的权限,他们不知道为何而战,所以大部分时间是围而不攻,也没有使用重武器。慈禧对围攻使馆态度暧昧,她一方面鼓励义和团杀光京师的洋人,一方面在荣禄的劝说下又不敢真正攻入使馆大开杀戒,甚至在围攻后期还向使馆送去水果蔬菜表示友好。庚子使馆被围只是慈禧矛盾心理的反映,是慈禧对公使们支持光绪皇帝采取的报复,但这种报复只是点到为止,不以取公使性命为目的,而是让他们吃点苦头而已。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