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巫鸿,美术史家、艺评家、策展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196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1972 年至1978 年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1978 年重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80 年至1987 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随即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 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教学,现任美术史系和东亚语言文化系“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东亚艺术中心主任及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美国古根海姆博物馆亚洲艺术委员会委员,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馆群(OCAT)学术委员会主席、OCAT 深圳馆和北京OCAT 研究中心名誉馆长,新近荣获2022 年度美国高校艺术协会(CAA)艺术写作杰出终身成就奖。

内容简介

他是国际知名的美术史家,在艺术研究领域举足轻重,同时他也是当代重要的艺术评论者,从西方艺术、当代艺术还是中国书画艺术,他的很多观点都让人大呼震撼,某种程度上说是他开启了中国美术史的写作,而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很多重要事件他也从未缺席。再者,他也是一位重要的策展人,木心的第一个展览就是由他策展,而“80年代那一批中国画家,也是经由他的策展搭桥,建立起与西方学界和公众的“会面”。
他是学者巫鸿,木心称他:“巫鸿君伟岸,若古罗马壮士。”
《豹迹:与记忆有关》是巫鸿先生对76载个人历史的首部追忆。他突破一般回忆录式的写作,呈现给读者的既不是真实的往昔本身,也不是小说式的全然虚构,而是一种创造性的经验重构与想象,一种更为自由和开放的“记忆写作”。
他以幻想的手法呈现绝处逢生后,遇见克孜尔石窟壁画飞天像的悸动和梦魇;又以冷静克制的笔调,从北朝“蝉冠菩萨”像被盗与寻回的前前后后中,臧否个人、国宝、文物、传统文化之间错综复杂又虔诚宁静的连结。他书写青少年时对古城北京的生活记忆,也袒露对书的偷窥,以及与保姆或私密、或让人沮丧、难堪的个人故事。湛蓝天空下,在青中带紫的密歇根湖畔,他再会动荡年代后重获学习时光的自己,感悟师友、忘年交们对学术超越政治、人格信守独立的追求。

巫鸿,美术史家、艺评家、策展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196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1972年至1978年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1978年重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80年至198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随即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教学,现任美术史系和东亚语言文化系“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东亚艺术中心主任及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美国古根海姆博物馆亚洲艺术委员会委员,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馆群(OCAT)学术委员会主席、OCAT深圳馆和北京OCAT研究中心名誉馆长,新近荣获2022年度美国高校艺术协会(CAA)艺术写作杰出终身成就奖。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赫恩曼尼
    原来巫鸿是被学术写作耽误的小说家,其文字功力、对现实的觉察能力,远超一些以文为生的所谓作家。《豹迹》一篇堪称惊艳,《基督的血和玛利亚的泪》与《密歇根湖边的弗里德里希》两篇在现实与虚构的边缘自如游走,姿态轻巧地质询“何谓真实”。写故交、旧事的几篇,诚恳清澈,像一池慢慢荡开的春水,池底天光云影,万物生长。读一个人的作品,大概能感受到他的精气神,哪些是勉力为之、气息孱弱,哪些源于才学深厚、气力饱满,巫鸿属于后者。他让你不由自主想要创造些什么,好去体悟他行文时的酣畅通达。07-26
  • 邓安庆
    如果巫鸿愿意,他是可以在小说书写这一条路上形成自己的宇宙的。第一篇同名小说看得很是惊艳,我甚至希望他能再写下去。巫鸿的描写能力真是好,一方面得益于他的专业,一方面也有身后的文学素养。后面的回忆类文章里,可以看到他的交友圈那些人现在还在深刻影响着中文世界。01-09
  • fateface
    这本小书做得极其精美,彩图,内容也非常有趣。巫鸿是了不起的散文家,不单单是学者。但大概是他的一生太顺利了吧,读上去总好像少了点什么。但是就写作技巧和文字的纯熟来说,真的是中文写作的巅峰了。07-09
  • malingcat
    读过巫鸿大量学术著作的读者,才会觉出这一本的好,像在攀向高峰的路上,他给你搭了一个亭子,看看来时道路,听听空山人语。《豹迹》一篇令人惊艳,如果没有成为学者,他会是一个不俗的作家。而无论是对“小时间”的深考,对蝉冠菩萨的描述,对费慰梅还原武梁祠的钦佩,还是对年轻时文本细读的回忆,都在指示读者,他“老派”的处理细节的能力是他成功的基础。而同时,他的观念框架又总是灵活而前卫的,这本书不叫“回忆录”而叫“记忆写作”,也是他立于理论前沿的明证。通过本书,我们管中窥豹,见他在时光里跳跃或小憩,一样目识心许。07-09
  • 欢乐分裂
    内容较驳杂,第一辑「艺术」最佳,开篇同名堪值五星,以接近回溯幻影的手法书写一场盛大而艰苦的邂逅,于时间雕刻的石壁褶皱丛中瞥见神明的灵光,在废墟残垣中被掩盖的金戈铁马和野心血光,如神助般被唤醒,被涂抹、被挖空的庄严面容穿过千年,终于得以睁开“瓷一样的眼白”望着“我”,复活的飞天脱离石头的困缚,如豹迹隐去。蝉冠菩萨的回归史很是传奇,原像真美啊,凝固的线条蕴藉了时间的流动,满含慈悲与怜悯。《基督的血和玛利亚的泪》讲到一个令人兴奋的概念——“小时间”,某种不同于历法或编年史显示的时间计量,基于观测《卸下圣体》中基/督之血的新陈程度、流向而生发“微叙事”层面的时间界定,并结合局部构图构成多维度的戏剧要义,连同在世界各地寻访血痕,成为一种专属自身回忆的“超细读”行为。07-25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