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1889—1975),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毕业于牛津大学。先后任职于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和英国外交部等机构,1926年起担任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部长,1947年3月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由于他在学术上的重大成就,被选为英国学术院院士。汤因比一生游历甚广,著述颇丰。他一反国家至上的观念,主张文明才是历史研究的单位,以人的生老病死的现象,来解释文明的兴衰与死亡;他既用哲人的独特眼光,从宏观的角度对人类历史与文明进行广泛而深刻的探讨,又以超凡的叙史才能,以历史学家的视野对人类历史与文明进行细致的描述。以《历史研究》为代表的一系列著作为他赢得了世界性声誉,他也因此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内容简介

1960年,71岁的阿诺德·汤因比,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进行了五个月的旅行。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之一”,巨著《历史研究》的作者,被这片亚洲高原的魅力激发起智慧火花,以宏大的视野、生动的文字,描绘着多元灿烂的亚洲文明、错综复杂的地缘格局。

这片土地的历史与现实总是难以区分。自二战后分道扬镳的印度与巴基斯坦,处于内忧外患但一直没有放弃现代化努力的阿富汗,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幕后大国……这一幕与历史何其相似:从犍陀罗到贵霜,从孔雀王朝到萨珊波斯,从花剌子模到莫卧儿帝国,从英俄大博弈到冷战,文明的兴亡与角逐,一直是这片土地不变的话题。

相信所有关注这片土地的人都会认同汤因比的感受:不论何时,这里一直是上演人类重大历史事件的舞台,永远值得关注。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寒江阁读书志
    4.5星,前半部分更像是单纯的游记,偶尔有几处提及历史上的文明,后半部分着重于对源于西方的民族主义在中亚国家现代化历程中作用的反思和批判。晚年的汤因比对于苏联在阿富汗渗透后果的担忧,不幸变成了现实。从某种意义上讲,历史学家解释过去,其实也是在预言未来。10-16
  • 小大
    汤因比站在印度河边,感慨:“羊群游泳,河水奔流,我在岸边,整日观瞧。”他一直在旅程中缅怀过去,每条河、每座山都能激发起他对过往的追溯。08-08
  • 韧勉
    本书是1960年汤因比在中亚两河流域的游记,其诸多先见对今日中亚也颇有启发。他有三点感悟值得被铭记,其一,汤因比指出中亚草原一直是弱肉强食多民族混战局面,被从蒙古草原而来的强大游牧民族如匈奴、柔然、突厥、蒙古所驱逐的小游牧民族为自保,会选择放弃中心草原牧场,换取边缘牧场,以及河岸农耕地带以维持生存。其二,过往研究大多认为交通枢纽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汤因比指出中亚地区绿洲面积较小,资源相对评级,交通枢纽如花剌子模等因各派势力反复争夺发展停滞,经济并不发达。其三以犍陀罗艺术为代表的中东艺术文化的东行传播途径,除了欧亚大陆桥的路径传播,从红海到印度洋,再到马六甲的海洋传播途径不不容忽视。09-18
  • 因为感觉是内亚地区的介绍购入的。1.汤因比对民族主义给印巴阿三国造成的影响,尤其是苏联对阿富汗的渗透,不幸言中。2.内亚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劣,往往是中心草原被强大的游牧民族先后占据,形成动态平衡。3.犍陀罗艺术的传播,阿富汗是十字路口。4.历史学家每到一个地方都会联想这里的过去。5.某种程度上说,阿富汗是个被历史和地理环境拖累的国家。6.没有地图谈游记,一脸懵逼。05-10
  • ly的读享生活
    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亚洲高原的政局从古至今始终动荡。1960年,这个时间点,美苏争霸,危机潜伏。踏上这块土地,亲近这块土地,他的感受就不是书斋里的学者高论,与当地的风景融为一体,与历史的现场有了更密切的接触。汤因比写游记也那么好看啊,在他笔下,自然风光有生动的画面感,累年积蕴的历史又带来启思。11-27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