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将芜
    查地图跟不上文字描述的速度09-09
  • 秋凤梧
    历史学家视角下的亚洲高原之旅,感受文明的兴衰。最后一章的议论增色不少。PS.要是有路线图就好了,对于这一大片土地的地理不熟悉,如坠雾中。09-06
  • 延陵山人
    地平线阻碍了视野,每一步都只能选择一个方向。那些未能领略的风景、放弃前往的地方,都成了我心中永远的遗憾。非常羡慕!08-22
  • 安得其所
    老爷子车马劳顿五个月,圆儿时梦,感慨历史,评点当下,轻松中不乏真知灼见,尽管行文琐碎,但一道神游克什米尔、俾路支、拉贾斯坦邦这些小众难及之地,也是乐事一桩08-15
  • Vesper。。。
    看完了,第一感觉就是给一大堆的地名绕的晕晕乎乎,真希望有张地图,或者照片之类可以参考,作为历史学家,老人家在路上的兴奋完全可以理解,奈何我辈没有那么深刻的历史素养,有些点实在理解不到位,即便如此,还是要说,老人家还是说了不少大实话的。09-29
  • Pekoe
    西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三国旅行游记。无奈文中史地名词太多,虽然有大量注释解释,却唯独缺少地图,实在影响阅读体验。12-01
  • 阿梗
    很密集的长地名,看得一脸懵。12-23
  • 蔡太贤
    里面图片不多,需要一边看一边上网查找书里提到的古迹遗址到底是什么样子。03-13
  • 结合冷战max的六十年代MI6的种种哭笑不得的鼹鼠事件们,老头这个点上的出游还得幸亏他足够老了。在他几本游记里这本写得最苍凉,帕米尔高原和古往今来的宗教帝国战争史,人类的反思常常并不够深刻且反复进入单一混乱的迷思。最后他说人类的愚蠢也不是只会赢这一次,true,几十年后他当年觉得没有必要再多说的巴米扬大佛直接被炸没了。03-30
  • 江海一蓑翁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1960年在中亚高原区域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三国旅行的札记合集。乍一看,这些文字不过是旅行见闻与感悟的流水账,然而仔细品读的话,就能玩味出这些篇幅短小的松散文字之中的三方面信息——一是以当下见闻结合历史脉络,慨叹这一区域的古今之变;二是以英国落暮和美苏争霸为背景,讲述大国政治对于这一区域地缘政治和社会文化生态的影响;三是以英国资深知识分子的身份,用典型的英国绅士般的幽默,风趣讲述交织着艰险与意外的高原旅行经历。汤因比的深厚学养与知行合一的治学姿态,都赋予了这些游记文字以丰富信息和思想张力,也让广大读者,绝不能对这些学术产品之外的闲余文字,等闲视之。01-29
  • ZWT
    Between Jumna and Oxus, 一边读一边对照Google maps上的地名、河流。1960年代印度河流域,当时英国学者可以包一辆车不带武装,一天跑三四处地方,四个月走完整个流域。70年代末至今一直战乱纷争。11-21
  • XufengKou
    最后一章印象深刻,曾经作者眼中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希望与如今的残酷现实对比,真是百味杂陈。。。01-03
  • 梵 φαν
    阿富汗处处是历史,历史也摧毁了阿富汗。亚洲高原之旅,也尽是文明废墟之旅。11-02
  • 希夷子
    文笔很优雅,汤因比确实是很老派那种英国人。不过意外的是作为视角如此高的历史学家,谈起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现实时候却非常天真,对中亚经过现代化洗礼重回世界文明高峰的前景非常乐观。不过比起他担心民族主义对中亚地区的毒化,个人倒是觉得这些政治恶斗其实倒可以算是千百年来反复不停的部族冲突在拥有现代武器之后的放大罢了。11-25
  • zard砸得王大崩
    世界文明真正的中心点,今日来看,正是这几个国家:阿富汗,叙利亚,巴基斯坦和印度,无法言说,历史终究不断在他的重复他的路径04-10
  • ly的读享生活
    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亚洲高原的政局从古至今始终动荡。1960年,这个时间点,美苏争霸,危机潜伏。踏上这块土地,亲近这块土地,他的感受就不是书斋里的学者高论,与当地的风景融为一体,与历史的现场有了更密切的接触。汤因比写游记也那么好看啊,在他笔下,自然风光有生动的画面感,累年积蕴的历史又带来启思。11-27
  • 因为感觉是内亚地区的介绍购入的。1.汤因比对民族主义给印巴阿三国造成的影响,尤其是苏联对阿富汗的渗透,不幸言中。2.内亚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劣,往往是中心草原被强大的游牧民族先后占据,形成动态平衡。3.犍陀罗艺术的传播,阿富汗是十字路口。4.历史学家每到一个地方都会联想这里的过去。5.某种程度上说,阿富汗是个被历史和地理环境拖累的国家。6.没有地图谈游记,一脸懵逼。05-10
  • 韧勉
    本书是1960年汤因比在中亚两河流域的游记,其诸多先见对今日中亚也颇有启发。他有三点感悟值得被铭记,其一,汤因比指出中亚草原一直是弱肉强食多民族混战局面,被从蒙古草原而来的强大游牧民族如匈奴、柔然、突厥、蒙古所驱逐的小游牧民族为自保,会选择放弃中心草原牧场,换取边缘牧场,以及河岸农耕地带以维持生存。其二,过往研究大多认为交通枢纽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汤因比指出中亚地区绿洲面积较小,资源相对评级,交通枢纽如花剌子模等因各派势力反复争夺发展停滞,经济并不发达。其三以犍陀罗艺术为代表的中东艺术文化的东行传播途径,除了欧亚大陆桥的路径传播,从红海到印度洋,再到马六甲的海洋传播途径不不容忽视。09-18
  • 小大
    汤因比站在印度河边,感慨:“羊群游泳,河水奔流,我在岸边,整日观瞧。”他一直在旅程中缅怀过去,每条河、每座山都能激发起他对过往的追溯。08-08
  • 寒江阁读书志
    4.5星,前半部分更像是单纯的游记,偶尔有几处提及历史上的文明,后半部分着重于对源于西方的民族主义在中亚国家现代化历程中作用的反思和批判。晚年的汤因比对于苏联在阿富汗渗透后果的担忧,不幸变成了现实。从某种意义上讲,历史学家解释过去,其实也是在预言未来。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