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安德烈斯・巴尔瓦(AndrésBarba,1975— ),西语界当红小说家,已出版13部作品,除小说外包括了散文、诗歌及摄影集,作品被翻译成十种语言。同时,他也是托马斯·德·昆西、赫尔曼·梅尔维尔、约瑟夫·康拉德、亨利·詹姆斯和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等著名作家的西语译者。

内容简介

虚构的中美洲城市圣克里斯托瓦尔,曾经与周边任何一座大城市一般无二,地区的经济中心,种植茶叶和柑橘。随着小企业的繁荣发展、水电站的建造与河道的修葺,整座城市开始加入到现代文明的行列。人们如此沉浸在繁荣中,却不知他们身处的世界早已全然失效,变成了一个粗陋的、没有意义的构造,官僚机构像沾了胶水的网一般笼罩着所有人,生活像节拍器一样呆板而乏味,有的房子把它的住户变成了爬行动物,有的把他们变成了人,也有的,把他们变成了昆虫。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萧轶1989
    乍读之初充满了魔幻主义色彩,结尾之际才显现出现实主义悲剧,从神秘到现实的对接之间,就像是小说中的那场下水道大洪水,冲刷了一切表象,坦白了人类的罪恶。马尔克斯说“世界新生伊始,许多事物还没有名字,提到的时候尚需用手指指点点。”一旦人类事务被命名,一旦人类开始学会了指指点点,人间的荒诞也就随之弥漫。现实走向了规则,人类走向驯化,叛乱必须被平息,舒适不可被冒犯,恐惧让人类走向了暴力,善意必须为安全让路,哪怕细微的叛乱也要被收编成制度的规则,以合法的暴力完成舒适的建构和规则的收编。指指点点,有时候本身就是合法的犯罪。05-18
  • 恶鸟
    那三十二个孩子去世多年后,我读到一个生物实验,将六只苍蝇和六只蜜蜂放入一个长颈玻璃瓶里,将瓶子水平放置,瓶底朝向窗户,看看谁先逃出:苍蝇从与窗户相反的方向逃了出去,但是蜜蜂一次又一次地撞向瓶底,最终撞死了,它们无法相信出口不在光线明亮的地方。06-06
  • #暗蓝#
    惊艳。人是只有掠夺之力,而无建造之才能的东西。他甚至无力独自生存,于是只能寄希望于驯化,并美其名曰“建立联系”和“进步”。故而这些虚构的名义比什么都重要——但“童年比虚构更强大”,一旦童年逃离了附庸于成年的宿命,它便可以着手建造自己的虚构之国。但这个寓言般的故事又不只是在说“可怕的孩子”,我们讨厌所有不乖的东西,因为我们只想维系眼前无关光明或是黑暗的现实。05-16
  • 赫恩曼尼
    第一次读西语作家安德烈斯·巴尔瓦的小说(居然也是这本书的第一条豆瓣短评),叙事节奏堪称完美,仿佛欣赏一曲爵士乐,配合酸甜的白葡萄酒尤佳。180页结构轻巧的小说,透过32个孩子在城市里的游走、冒险、背叛和杀戮,一点点揭开一座城市在体制、官僚运作、对于生活的完美想象、种种礼节背后近乎凶残的真相——这个寓言式的真相,关乎阶层的仇视、成人世界的自我催眠、对于失序的群体性恐惧、不同形式的暴力。最最难能可贵的是,巴尔瓦没有选择高屋建瓴地泛泛讲述,而是有如一位魔术大师,悄悄掀开盖在魔术帽上的手帕一角,观众方才发现帽子里躺着一枚鸽子的羽毛,而鸽子早已飞远。05-20
  • 海带岛
    艹一本嗅觉极其发达的小说,剥开河流、树木散发的那些自然的清甜滋味,露出夏天应该有的腐臭和生猛,就像它形容一个孩子像过期很久的酸奶。它为我带来两种非常矛盾的心理感受,就像大海的正面翻滚着白色的泡沫,背面则是黑暗。 是我很想拥有却好久都没有的阅读体验,就是你在粘稠的炎夏徒手去抓一块满是寄生虫的生肉,在恶心的同时忍不住把手指报复性地越收越紧越收越紧,最后传染到一丝洗不净的猩臭,但又鲜活得非同寻常。“光明共和国”革命失败,但神秘渗透进城市的每一块砖墙中,洗不掉啦。08-0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