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费尔南多•阿兰布鲁(1959- ),出生于西班牙东北部著名海湾城市圣塞巴斯蒂安,1985年迁居德国,是当代西班牙语世界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阿兰布鲁笔耕不辍,佳作不断,自1996年踏入文坛至今,已有多部作品问世,其中长篇小说9部,短篇小说集4部,诗歌作品集5部。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阿兰布鲁不断将各大文学奖项收入囊中,如西班牙简明图书奖、西班牙皇家学院奖、西班牙文学批评奖、西班牙国家小说奖等。

内容简介

*成为一名沉默者,这就是活着的代价*

※西班牙近年罕见现象级畅销书 全球总销量破150万册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巴尔加斯·略萨倾情推荐

※HBO同名电视剧2020全球同步上映

◎ 内容简介

西班牙恐怖组织埃塔宣布永久停火的次日,毕妥利不顾子女反对,坚持搬回到丈夫遭埃塔分子杀害的巴斯克故乡小镇,她需要在死之前给自己一个交代:追查凶手、获得道歉。毕妥利的回归撕开了故乡小镇的平静面纱,搅翻了蛰伏多年的沉痛往事。两个家庭中的两代人,深陷痛苦深渊无法自拔,命运各不相同却都曲折坎坷,折射出的是痛彻心扉的民族记忆。锥心之痛如不灭的炭火,绝无遗忘的可能;有些道歉也许很难,但绝不能缺席。

◎ 评论推荐

这是一部正在成为出版界和文学界奇迹的伟大作品,真实到令人战栗。——西班牙《先锋报》

很久没有读到过如此令人信服、感人至深且构思精妙的作品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巴尔加斯·略萨

阿兰布鲁的这部精彩长篇巨著,用忠实练达的笔触,刻画出痛苦与宽恕的交织、家庭与家人的意义。——《出版人周刊》

这是一部闪耀人性光辉、叫人难以忘怀的文学作品。——《科克斯评论》


费尔南多•阿兰布鲁(1959- ),出生于西班牙东北部著名海湾城市圣塞巴斯蒂安,1985年迁居德国,是当代西班牙语世界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阿兰布鲁笔耕不辍,佳作不断,自1996年踏入文坛至今,已有多部作品问世,其中长篇小说9部,短篇小说集4部,诗歌作品集5部。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阿兰布鲁不断将各大文学奖项收入囊中,如西班牙简明图书奖、西班牙皇家学院奖、西班牙文学批评奖、西班牙国家小说奖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Nelly.L
    对中国读者来说应该是一部即使对文化语境一无所知也能产生深刻共鸣的小说,它事关政治如何撕裂人群,带来内斗;事关系统性和解缺席时施害者和受害者双方如何应对历史创伤;事关亲情友情和民族大义之间的张力。这一切对我们来说都太熟悉了。08-29
  • 三周華不注
    作者的想法是写出故事,避免恐怖分子成为英雄。所以他并没有对巴斯克分离主义提供任何见解,没有描写政治、社会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导致发生分离主义、恐怖主义的原因(要是写了,国内就不敢出版了)。围绕恐怖分子的家庭以及受害者家庭总共9个主要角色,写了挺多无关紧要的情感故事(感觉LGBT可有可无,像是“蹭热度”),像是注水剧。且结局两人-沉默-拥抱-和解,有点过于小说化。*叙述特点:经常在一段第三人称叙述中插入一句第一人称叙述——这一段主要描写对象的心理话语。P.S.为什么把“Txato”译为“老伙计”,这令人想起译制片。08-04
  • 曼陀丽
    文笔冷静而又克制,没有悲情的语气,不表达鲜明的政治立场,却有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需要静下心来细品。06-09
  • 赵松
    作者的方式,就是不断打开那些结痂的心灵外壳,让他们/她们由内而外地不再沉默,用他们/她们的眼睛、感觉、心声去面对敏感的彼此和习惯于回避问题的世界。受害者遗孀毕妥利,埃塔分子凶手的妹妹、中风瘫痪的阿兰洽,凶手的母亲米伦,这三个女人及其关系,生成了整部小说的对称结构和情感波动的的中轴线,她们以各自的方式展现出来的某种强势韧性的生命力,既推动着毕妥利以无畏精神去讨要公道,也推动着瘫痪失语的阿兰洽在无望的爱里紧紧抓住最后的希望之光,还有无比艰难的近乎不可能的和解的终于出现。这个结果真的可能吗?其实作者知道,在这个越来越复杂且危险的世界里,宽恕跟和解并不是一个“选项”,而是唯一的希望所在。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是阿兰洽用IPAD打字跟自己一直爱着的哈维说:要是哪天你也中风了,咱们就可以结婚了。08-15
  • 沧浪
    曾漫步在圣塞巴斯蒂安的贝壳湾,也曾为《西班牙情事》开怀大笑,如果不读历史,很难想象如今平静的巴斯克当年笼罩着怎样的恐怖气氛,唯有在毕尔巴鄂不起眼的街角才能找到“ETA,NO”之类标语痕迹。一如对待佛朗哥时代的遗忘政策,埃塔放下武器之后,巴斯克人如何看待过往,也成为一个颇有悬念的命题。阿兰布鲁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令人沉痛,引人深思。一个人、一个家庭如此,那么一个城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何呢?道歉可以抵消遗忘吗?这些都值得继续追索,西班牙的昨天,或许是许多地区的明天。不为一本书的艺术品味,而为一群人的宿命,沉默。08-28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