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藏在“收藏”里的故事——民间收藏家陈震谈收藏
宁夏新闻网
他在宁夏民企中小有名气,在收藏界则是荣获“2011影响中国收藏界十大人物”称号的民间收藏家。他用25年时间,不辞辛苦踏遍西部古城和古文化遗址,奔波于千山万水之间,寻找、拾遗、收藏、保护文物,潜心学习、研究、考证每件古玩藏品,探求中国五千年神秘、悠久、博大精深的古文明史,寻找和挖掘不为人知的西夏兴衰史。虽说他的藏品中,多数并非来自拍卖会,也非宫廷艺术珍品,但却是有着极高的历史和考古价值的绝品。
收藏古玩缘自少年的好奇
拥有丰厚家业的陈震并不是一个满脑子只有生意的人,掩藏在高大豪放北方汉子内心的,却是崇文尚雅的另一种追求。这个追求缘自少年时,拿古钱换冰棍的经历,就是这一经历,在他心中埋下对古文物的憧憬好奇和探寻中华民族灿烂历史的种子。
为了那个少年时代就萌生的梦,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报名参加清华大学文化产业硕博连读班,经过7年的刻苦努力,他成为宁夏民间收藏界获得国家承认的鉴定、评估和拍卖资质第一人。在学习交流中,他丰富实践经验,甚至改变了师生依据书本的鉴定理念。
之后,他又获得中国人才网备案的国际古玩珠宝鉴定师、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青铜器组鉴定专家称号。文化部艺术中心组织在全国选拔的100位有资质的鉴定家之一的各种头衔也接踵而至。然而,他并不醉心于这些名号,也不热衷于藏品的炒作,仍是一如既往地执著于自己的追求。
独辟蹊径收藏“另类”
当众多藏家在泛滥的赝品中,苦苦淘着本已凤毛麟角的古代名瓷、帝王御用珍品、名人字画、古董家具、珠宝玉器时候,陈震却独辟蹊径,行走在西部的荒野,搜寻着那些难入收藏大家“法眼”的“另类”。
在二十多年的收藏中,他精心呵护整理出一幅幅唐卡,在民间讨回一块块彩绘木版画,成百上千的西夏文字让他着迷;分别花8万美金和12万美金,从哈萨克斯坦人手中买回的纯金雕刻“宰生图”“皇帝夜宴图”、金版画,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令他有了新发现;铜镏金宝琀、黒釉西夏瓷牛、彩陶佛像、陶俑……让他领略着不同民族色彩斑斓的文化底蕴。
无论是雕塑的佛像、陶俑,还是木版画、唐卡、金铜器、珠宝玉器等,都离不开西夏文字、人物、图画这个主题。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收藏,找回失落的西夏文明,填补佐证西夏历史的珍贵物证,重现其昔日的辉煌。
颠覆专家观点的新发现
陈震不仅藏宝,更爱研究收藏的宝贝。两块纯金雕刻的图画,在常人看来似乎只有贵金属价值和古董价值,可在陈震眼里却不同凡响。在我们看来图中人物除了穿着、发式、长相不同,看不出人物的本质区别,而他指着“皇帝夜宴图”中戴高帽的吹奏者和高鼻深眼窝的人告诉我们,这两个都是外国人,而坐在高椅上,留着三撮毛发式、皇帝模样的人,是党项人。曾有专家撰文称,由于古代人过着游牧生活,习惯于席地而坐,但这幅图的出现,极有可能颠覆专家的这一观点。
宝贝里的“秘密”说不完
陈震拿出他收集的木版画,有“讲经图”“皇帝出巡图”“宴宾图”“待客图”“斗牛图”西夏玉版、石碑等几十幅。他要我们别小看这漆皮和颜色都已剥落的版画,先不说这些图再现出的历史场景,其绘制的精美程度,现代人始料未及。
他说曾有画家用最精细的技法,绘制图画翻拍成照片,但放大不超过20倍就开始走样,而古人绘制的版画,翻拍后,放大100倍依然清晰不失其真。除了这一珍贵之处,每幅图都配有一段西夏文字,加在一起有万字之多,这些文字向我们讲述了怎样的故事,一旦考证解译,将为史学家考证西夏史提供更多的史料依据。
夸起自己的宝贝,说起宝贝里的故事,陈震很是得意。我们花一上午时间看过的宝贝,也不过是他所有收藏的“冰山一角”,为了让更多人看到这些中华民族的瑰宝,使其成为宁夏对外文化交流的载体,对青少年进行史前文化教育的教材,2011年,他自筹资金1亿元,在自家企业的办公楼旧址上,建起了我区首家,也是西北最大的、富有西夏建筑特色的民间博物馆——万宝博物馆,自任馆长。将凝聚多年心血的上万件古董艺术品,以及从未面世的众多西夏文物展现于其中。
陈震说,曾有人出高价买他收藏的宝贝,但这些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怎么能卖?万宝博物馆的几百件西夏文物是宁夏和国家的宝物,建这个博物馆就是要传承中华文化,在适当时候将全部捐献给国家,将其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记者 洪琦 张瑛)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