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约翰内斯・布克哈特(Johannes Burkhardt),出生于1943年,曾在图宾根大学攻读欧洲文化史研究所。

内容简介

·三十年战争(1618—1648)是近代欧洲极具灾难性、后果极为严重的战争。这场多年无法结束的战争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疯狂的暴力行为与毁灭性灾难,在德意志人的集体意识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Swallow
    再急着买这种刚出的书我就是傻逼。若以详细了解三十年战争为目的,最好不要买本书。作者以三十年战争为引,讨论的却是叙利亚战争。“布拉格掷窗事件”在当时的神罗内其实很常见:地方贵族要求在帝国内部的地区自治权,所谓的宗教都只是各方为了争权夺利的幌子。同时随着战争的逐步升级,“和平”的条件也越发明晰、“国家的框架”也逐步成熟,因此将这场战争视为“创造国家的战争”并从和平(条约)的视角来理解也无可厚非。但像作者这样以论代史,并且带有明显的政论目的,对史学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作者自己也在总结部分承认《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对当时的欧洲而言仅仅只是一个“和平的可能”,回避了1648以后神罗的内部民族、地方问题的历史事实。(单纯以17世纪的历史经验去解决中东问题,寄希望于大国与代理人的主动让步未免太书生意气。12-16
  • Fan
    我很想知道 书里不断出现的“等级” 原文到底是什么12-20
  • 笨笨
    并不是通史,而是着重分析了三十年战争的起因、促成和平的各种力量等因素,进而探讨这一战争如何建构欧洲的民族国家。然而,感觉这场战争的成果、特别是威斯特伐利亚条约更像是建构了“国家间的秩序”而非国家本身,神罗和各邦国之间的关系在后世从没有被作为联邦制国家的样本被认真讨论过。与其说建构国家之战,这场战争的结果更像是让近代国家认识到了一国力量的局限、从而放弃在任何一个国家领导下“大一统”的幻想,或者说,建构的是“多国共同存在”这一概念,而非任何一个国家本身。最后感叹一下,瓦伦斯坦的一生太有趣了,感觉是个起家曾国藩、鼎盛李鸿章、变异袁世凯导致结局檀道济的发展脉络。02-10
  • 椿二
    有角度有分析,深度做得不错了,不熟悉三十年战争的读者还是要搭配叙事史才好理解。就是句子处理得比较绕……学习一下03-23
  • Albert
    翻译水平太差, 等级在里面到底是什么鬼 ?不建议看02-17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