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关于作者
约瑟夫•诺思,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现为耶鲁大学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20至21世纪的英国文学、英语文学批评史等。本书为其代表作,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推出后备受关注。
——
▼ 关于译者
张德旭,高校英语系教师,英美文学研究者,香港中文大学英文系博士,在中英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内容简介


★耶鲁大学新锐学者 约瑟夫•诺思 犀利 之作!

★荣登2018年度克里斯蒂安•高斯奖短名单。乔纳森•卡勒 、布鲁斯•罗宾斯赞誉推荐!

★勾勒 文学研究 史,聚焦 政治、文化 与学术、学科建设 的角力。

★无论学界内外,凡对文学与政治、文化、社会之关联有兴趣的,皆可阅读。

————

▼ 内容介绍

聚焦 文学研究 学科史,以及 政治、文化与学科建设 的关联。

百年学科史,一部政治与学术博弈的文化简史,反思当下学科专业化。

《文学批评》是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耶鲁大学助理教授约瑟夫•诺思的代表作。他勾画了文学研究作为一门学科,自20世纪20年代至今的历史轮廓,展示其如何从一种广泛业余的普遍批评,日益学术化、学科化的过程,并探讨得与失。书中,他悉心梳理关键流派,如实用批评、新批评、文化研究等;分析代表人物,如雷蒙•威廉斯、伊格尔顿、詹明信、D.A.米勒……

————

▼ 学界推荐

弗朗西斯•马尔赫恩,《新左派评论》

无论学界内外,只要对今天的文学文化的政治一面,有严肃实际兴趣的人都应阅读。

·

乔纳森•卡勒 (批评家,康奈尔大学英语与比较文学教授。)

这《文学批评》真的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是我读过的关于批评历史的罕见的书。

·

《洛杉矶书评》

对英美世界的文学批评这一学术领域的大胆、生动、引人入胜的论述。

·

《新共和》

诺思的论述风格,是令人信服的清晰和自信。他让我想起了早期学者——以大众作为受众的学者。

·

芮塔•菲尔斯基 (文学理论、文化研究等领域杰出学者)

约瑟夫•诺思对批评史提出了一个大胆、反直觉的观点:转向在文化历史背景下阅读文本,不是文学研究激进化的标志,恰恰相反,这是一种后退。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章昕颖
    在学术写作中,难得的青年勇气。10-20
  • 海之子
    学术新人面对的选择:到底是按照现有的学术规范,写一部四平八稳的批评史,还是写一部充满批判性反思、个人风格、挑战定论和主流学术规范,因而备受争议的文学批评史?诺思选择了后者。这本书打动我的地方,是诺思在学术研究彻底职业化的气候下的呐喊:学科从业者需要重启这门学科与普罗大众的关系,进而主动调整学科实践,使之与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乃至通过这门学科特有的审美教育,提高人们的生活质感。也就是说,在新自由主义盛行的时代,文学研究这门学科若动员得当,是可以发挥作用的。10-30
  • 胡桑
    约瑟夫·诺思敏锐尖利、野心勃勃的理论著作,书的副题为“一部政治简史”,显然,试图颠覆二十世纪末以来文学批评的既有秩序。该书的政治性,指向对二十世纪后期以来的历史主义/语境主义转向的批判。在新自由主义陷入危机之时,当下的文学批评是时候从高校学术体制下的“学问家”的研究中解放出来了,重新解放自身体制的潜能,积极寻找历史主义文化研究范式的替代品,回到文本和审美,开掘出新的感受力、主体性和体验能力,即新的政治。11-15
  • 把噗
    精彩。副标题“简明政治史”指出了批判路径:当批评转向学术,文化研究取代了文学研究,文学批评的干预作用消失了,仅仅成为文化分析。这导致了历史主义/语境主义范式在上世纪后半叶的全面胜利,遗忘它最先的唯物主义根基。11-06
  • 雪籁
    更像是左翼立场的学科史,加上自我反省。诚如作者所言,语境/历史主义范式及其实质上的新自由主义立场,造就了“死气沉沉的岁月静好的空洞假象”,文学研究需要与更广阔的前进运动/实践活动形成共进退的有机力量。然而这种进步运动何以需要文学批评、文学研究如何突破学院等问题,恐怕不能在学院内部解决,也不会通过研究学科史解决,因而书末的“预言”就显得一厢情愿。按:可将今天理解为受力点,文本则是需要精选的象征结构(记忆与认知),借分析种种历史、社会、文化的力量丛,来重构某种深沉本真的精神向度,通过因势利导造就新的合力。文学只是部分,不需自足的价值。04-06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