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迪迪埃•法桑(Didier Fassin),法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同时任教于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出版著作有《田野调查策略》《法国社会新边界》《生命――批判准则》等。理查德•李森特曼(Richard Rechtman),法国著名人类学家、精神病学专家,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主体性人类学和当代精神病人类学,出版著作有《生存者》《种族灭绝者的日常生活》等。刘文玲,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人类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人类社会语言学和跨文化传播。译著有《田野调查策略》《追/寻法兰西》《一起迈向世界的共同法》等。

内容简介

《创伤的帝国》倾向一种叙事风格,通过对媒体上的新闻事件、公共讨论等的记录以及文献的研究,对“创伤”进行一项人类学的考察。研究首先设定了一个不同于一般认识的假设:即“受害”不仅仅是一个结果和事实,同时还是一个社会心理以及政治建构的过程。这涉及了现代社会道德秩序的再塑过程中,个体与社会、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等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创伤同时还是一套语言体系,是人对非人性事件的一种见证、再描述和抗争。

《创伤的帝国》从两条线索切入,一条是知识考古,对让-马丁•沙可、皮埃尔•让内以及弗洛伊德等人对于创伤的理论批判,以及美国911之后的“后创伤主义”的演变以及在法国的本土化。一条是把各种实证作为研究和讨论对象,包括20世纪60年西方社会的女性主义、精神健康,以及法国图卢兹2001年化工厂爆炸、巴以冲突、难民等不同的议程中各种行动者的表述,以及精神病科和心理医生等学科的介入进行研究。并认为创伤和苦难经历了后创伤主义后,已经使得“受害”已从一个单纯的心理创伤,通过这些再构过程,变成了一个政治主观性(subjectivité politique),并认为受害、苦难应该从一个道德经济学的视角去考察。

迪迪埃•法桑(Didier Fassin),法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同时任教于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出版著作有《田野调查策略》《法国社会新边界》《生命――批判准则》等。

理查德•李森特曼(Richard Rechtman),法国著名人类学家、精神病学专家,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主体性人类学和当代精神病人类学,出版著作有《生存者》《种族灭绝者的日常生活》等。

刘文玲,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人类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人类社会语言学和跨文化传播。译著有《田野调查策略》《追/寻法兰西》《一起迈向世界的共同法》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蓟川
    为创伤及相关诊断何以会在美国变得如此流行提供了相当说得通的叙事,很惊讶地看到作者说法国历史文献中几乎没有创伤的概念,当然不是说PTSD是一种美国病,只能说是一种美国现象,六十年代的反战运动需要一种工具来揭露战争的不道德,女权运动也需要一种工具来揭露性别暴力所造成的苦难,外加赔偿相关的利益考量以及创伤作为身份认同的集体叙事,都导致PTSD有了与战争神经症完全不同的命运,更加有趣的是与国内的情况进行对比,国内医生很少会打PTSD或其他暗含了因果解释的诊断的,因为不想卷入任何麻烦,美国医生可以打PTSD,指控导致精神痛苦的社会政治结构,这是因为背后有强大的舆论支持,但国内没有,创伤相关问题的讨论归根结底是在讨论权力结构(施暴-受暴关系),这个讨论的政治正确性会直接决定相关诊断的流行程度08-05
  • 新京报书评周刊
    过去的几年人类过得非常辛苦,从肆虐全球的疫情,到频发的极端天气,遭受灾难后留下“精神创伤”成为一种普遍的体验,这个词汇更是已经进入到大众的日常话语之中。不过,曾经的精神创伤是一个严格被限定在临床医学上的词汇,对其鉴定需要由专业人士作出。这一今昔的重要对比成为法国人类学家迪迪埃·法桑观察当下时代精神重要的窗口。法桑认为,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时代特征,精神创伤不应该被局限界定在医疗领域,而应该考察社会的政治与道德结构如何塑造了有关创伤的话语。通过考察20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的女性主义运动、法国图卢兹2001年化工厂爆炸、巴以冲突等多个典型案例,法桑揭示了这种深刻的创伤话语变迁。08-24
  • 兽人过于害羞
    涉及历史与政治的部分不太好读 比较可笑的是曾经战争中的施暴者和受虐者居然都被被归为ptsd 看到这里我ptsd了01-12
  • dynight
    内容和观点可以的,翻译和后三分之一啰嗦各扣一星02-28
  • 世界之夜
    精神病受害者学,人道主义精神病学,流亡者精神创伤学04-12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