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张伯伟,1959年生,上海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诗学和域外汉籍。著有《全唐五代诗格汇考》《东亚汉文学研究的方法与实践》《日本世说学文献序录》《中国诗词曲史略》《回向文学研究》等。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回溯两千余年的历史,梳理汗牛充栋的文献,总结出三种最能体现传统文学批评精神的方法,即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以意逆志”法,受学术传统影响的“推源溯流”法,以及受庄禅思想影响的“意象批评”法。又探讨选本、摘句、诗格、论诗诗、诗话、评点六种批评形式的形成和发展,体用兼备。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的整体把握与研究,将其隐而未彰的体系重显出来,并将这一体系不断完善、丰富的历史呈现出来,在重显与呈现的过程中,揭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民族特色和现代意义。

张伯伟,1959年生,上海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诗学和域外汉籍。著有《全唐五代诗格汇考》《东亚汉文学研究的方法与实践》《日本世说学文献序录》《中国诗词曲史略》《回向文学研究》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moi
    “以意逆志”是史学,“推源溯流”“意象批评”是文艺学,“摘句”“诗话”“评点”是文艺评论,“诗格”是修辞学,“选本”是文献学——张伯伟先生在无意中取消了今日的学科分科,而上溯到了文学的本体论层面:“什么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项念东09年博士论文围绕岑仲勉、陈寅恪、傅璇琮、陈尚君诸先生的研究提出“考据诗学”的概念,后者被套用到高小慧22年所出杨慎专题的专著。反观张伯伟先生的著作,考据固然是研究的基础(张书在呈现文学批评史、在比较汉文化圈时,也用了文献学知识),但是考据的结果需要理论解释(张引用儒释道)。回归文学本体,不代表要沿袭其词,而是要反观、解释其思维方式。周wx教授本周讲座中提到,人文数字化不应当只是研究工具,而应该是本体论的思维方式(逻辑化)。否则,定量分析、知识图谱只能帮助结果呈现12-13
  • 矜北
    体大思精。内篇加上近来的“意法论”,通过学术史溯源建构了古代文学批评自生自为的有效方法。外篇对古代文学批评样式的分类阐述,力图廓清一些交叉模糊的界限,为学科立法。导言附录的底色是强调文学批评应该以文本为起点和终点,不只满足于内部研究,也要附以外部研究来更好地理解文本;同时呼吁作为方法的“汉文化圈”,破除故步自封和二元对立的困境,从交互镜鉴的角度看问题。10-31
  • momo
    看完第一感是古代文学还能这么做.jpg.从侧面切口总结了古代诗歌方法论,分类梳理相当明确,《戏为六绝句》和《论诗三十首》和论语那边比较有启发,构建了整体知识谱系,相当清晰。11-02
  • 飘来飘去
    买来当传家宝。传家宝的标准是不必多么高深完备,但要对于知识谱系的养成有较大作用,可以是常识,也可以是异见,总之是开卷有益。11-26
  • 稚子浴其渊
    伯公此书面面俱到,用的大多也是经典的材料,适合作为学科的基本必读书目。02-25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